-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派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周晚练解析版.doc
派潭中学高二历史第三周晚练
1.(2015·陕西渭南一模·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先秦历史时指出“他们各怀一套理想,或抱一片野心,朝秦暮楚”,所谓“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以期行道得志于天下,因此而有______。”文中空缺处应为( )
A.百家争鸣????????????B.世卿世禄?????????????C.封邦建国????????????D.制礼作乐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东奔西走,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批驳其他观点,以期实现天下太平,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故A项正确;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军功爵制,故B项错误;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对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主张郡县制,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对儒家礼乐制度,主张实行法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河北石家庄一模·2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解析】“敬天”、“德治”、“仁政”、“民之师帅”、“正君心”表明要以德治国,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故B项错误;原来儒家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观点,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江西赣州高三摸底·25)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由材料“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可知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统治者一直都重视伦理道德,而不是从宋朝开始重视,故B项错误;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由材料“宋神宗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可知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5·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25)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根据“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在中国古代“霾”不仅仅是自然灾难的象征,而是给世人的警示,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材料不是在强调皇帝权力来源的权威性,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他实际上是在劝解皇帝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实行仁政,故B项错误;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他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可知,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提出这一理论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结合材料可知,“霾”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与“人事”相结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5.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儒家思想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