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pdf
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
1949 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
部环境中,以革命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
黄宾虹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师已经无力再去作出什么更改,但中青年艺术家却
是必须要改变的。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
它的绘画美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变化。
但仍然有不少能够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历史画创作,其中石鲁的《转战陕
北》和《东渡》尤为重要。它们不仅叙事恢弘、撼人心魄,更重要的是突破简
单教条,以传统绘画精髓为时代创作的根本,进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中国历史画新样式。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不禁会思索:是什么造就了一个
如此辉煌的历史画巅峰,它对我们现在历史画创作又有何积极的借鉴意义?
1959年初为了给国庆 10周年献礼,石鲁接受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命题
创作《转战陕北》。这是一幅真正的历史画杰作,但它首先是一幅山水画,是
纯粹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在西方历史画情境中无论如何也不能衍生出的中
国式的创造,是一幅“山水”历史画。
《转战陕北》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是一片气势雄壮的群山。熟悉中国文
化的人都知道,山水画有一个时空概念,但是并不确指为某时某刻的某地,观
众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西画一样的典型时刻上,而是习惯于对一个比现实
更为宏大的时空进行把握。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石鲁无疑熟悉黄土高原
的风土人物,他画的山是黄土高原的山,画中透现的感情是那个时代真挚的感
情,《转战陕北》完成了对“比现实更为宏大的时空的把握”。
但石鲁又何尝在画山,他不只是在画一幅只有传统山水意境的山水画,他
还在“画”人,在以山喻人。以如此手段创作,石鲁不是首创者,郭熙在《林
泉高致》中就 经以君臣比拟山水画中主峰和次峰的关系,但有着君臣关系的
山水画又何能成为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画?石鲁的高妙之处正在于此。他在当
年《美术》6月号上发表的《创作杂谈》中说:“风景(山水)画可以通过曲折
的关系表现人的伟大,描写山的雄伟,就有人的存在,有时代感情。有时,它
比直接描绘人物的画还有独到之处。” 〔1〕这段文字清楚地透露了石鲁的创作
目的,那就是要创造一幅超越人物画的、具有时代情感的和表现人的伟大作品。
《转战陕北》达到了这个目的。
作为突出的“山水”历史画,《转战陕北》还有一个精妙之处,是它的点
题功夫,这也是石鲁谙熟传统的一个证明。一个“转”字,既表现为画面山势
的转折,又寓示着1947年那场革命战争的转折,转折起伏的山间隐藏着以山崖
上的战士和马匹为象征的千军万马,他们直接导致了战争形势的转折。画家用
了传统的“藏”字诀,用隐蔽的手法超越简单人物群像的描绘,在这里 “藏”
和“不藏”已经是两个境界了。一个“战”字,由画面上的三位战士和马匹点
出。观众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仅仅保留毛泽东的主体形象,那么就没有
“战”的意味,这幅画就只能是毛泽东感怀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意画了。就这样,
“转”、“战”、“陕北”(山水描绘)被《转战陕北》成功地描绘了出来,这
个标题实际代替了传统山水画中题写诗歌的功能,既是归纳,也是引申。文革
前夕对这幅画有过一次全 性的批判,意见集中在对作品“悬崖勒马”和“走
投无路”的解释上,则完全是不懂中国画美学的误读或别有 目的的歪曲。
1964 年石鲁为建 15周年而创作的《东渡》,成为其历史画创作的又一典
型代表。
1948年毛泽东从延安东渡黄河,进入华北,从此中国革命也从战略防御进
入了战略反攻阶段。《东渡》表现的就是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由于原作丢失,
现在只能根据一些间接的信息来推测 《东渡》的真正面目。但即使如此,我们
仍然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石鲁倾注在这幅作品中的特殊魅力。《东渡》是一
幅以人物为主体的作品,但完全区别于其他人物画的创作模式,它不强调以写
实手法完成对具体人物的刻画,而是突出笔墨,突出以笔墨牵带出的文化精神。
在这幅作品中,河面似乎在翻涌,人物则在各种 自然力量的聚散中顽强地保持
平稳,作品动感极强,这种壮观景象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画面所有的一切
都是由石鲁独创的“金刚挫”笔法写成,所谓力聚千斤,铮然有声。
所以观众首先注意的并不一定是画中所描绘的事物,而是一股鲜活的笔墨
之气奔涌而来。但这又与 《东渡》的历史画主题完美契合,它们指向的同为那
个更为辽阔的壮美空间。因此我称 《东渡》为“笔墨”历史画。虽然在一些人
看来,中国画传统与革命题材的美术创作之间有一定的隔阂,但《东渡》突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