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河床纵剖面的调整.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门峡水库河床纵剖面的调整

水 利 学 报 2005 年5 月 SHUILI XUEBAO 第36 卷 第5 期 文章编号: 0559-9350(2005)05-0549-06 三门峡水库河床纵剖面的调整 吴保生,邓玥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通过对三门峡水库建库40多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探讨了水库不同运用时期的河床纵剖面特点,对潼关至 段河床比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汛期来水量小,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能力就小,非汛期 回水在潼关附近河段形成的淤积,汛期得不到有效冲刷;如果来水量较丰,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能力就大,两种 形式的冲刷相互叠加形成全库区的普遍冲刷下降。潼关至 段河床比降主要取决于坝前水位条件,与7年移动 平均坝前水位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受最近3年坝前水位条件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三门峡水库;水库泥沙;河床演变;河床比降;潼关高程 中图分类号:TV145 文献标识码:A [1,2] 冲积河流的纵剖面是挟沙水流与河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形态取决于河流的来水来沙条件、河 床边界条件、以及下游侵蚀基准面,比降是库区河床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 月投入运用以来,大坝经历了两次大的改建,水库的运用方式也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3~5] 。随着大坝的改 建和增建、水库运用方式的不断调整、以及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河床比降不断调整变化。本文通过对三 门峡水库建库40多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三门峡水库河床比降变化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河床 比降,特别是潼 段比降的变化规律,为控制库区泥沙淤积的发展和潼关高程的抬升提供参考依据。 1 水库不同运用时期的纵剖面 三门峡水库修建以前,潼关以下库区的河床纵剖面表现为上凸型,如图1所示。纵剖面上凸的原因是 河床受到了基岩的限制,阻止了河床下切,河道具有一定的富余比降,河流输沙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建 库前的自然条件下,潼关至三门峡河段的平均比降约为3.5‰,其中,潼关至 为3 0 000 , 至陕县为 3.5 0 000 ,陕县至三门峡(即史家滩水文站)为4.5 0 000 *。 建库后受坝前水位的控制,库区的河床纵剖面形态在不同运用时期表现不一。1960年9月至1962年3月 的蓄水拦沙期,由于水库蓄水拦沙,运用水位偏高,致使93%的入库泥沙淤积在库内,只有13%的细颗粒泥 沙在汛期以异重流形式排出库外,其它时间均下泄清水。库区335m高程以下库容原为97.8亿m3 ,淤积约17 亿m3 3 3 ,库容损失了约17%;库区330m高程以下库容原为60.3亿m ,淤积15.4亿m ,库容损失了约26%。由于水 收稿日期:2004-03-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吴保生(1959-),男,河南安阳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E-mail:baosheng@tsinghua.edu.cn *陕西省水利厅,三门峡水库给陕西带来的灾害及治理对策建议,2001。 1 水 利 学 报 2005 年5 月 SHUILI XUEBAO 第36 卷 第5 期 库壅水严重,大量泥沙在水库回水区淤积,库区形成三角洲淤积形态,见图2。三角洲顶坡段比降为1.50 000 ~ 1.70 000 ,约为原河床的50%;前坡段比降为6.0 0 000 ~9.0 0 000 [3]。 图1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