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语法学习中的渐进意识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大学生人语法学习中的渐进意识研究

II 大学生人工语法学习中的渐进意识研究 中文摘要 大学生人工语法学习中的渐进意识研究 中文摘要 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直是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自从在人工语法研究中发 现内隐学习现象以来,无意识加工对人类认知过程的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学术 界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区分出对应于意识加工的外显学习和无意识加工的内 隐学习,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两种不同的学习形态的关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由此 提出多种理论假设来阐述无意识认知的心理机制。上述多数研究都建立在意识与无意 识二元对立的分离逻辑之上,然而,随着实验技术和测量手段的不断改进,学习进程 中意识和无意识加工的纯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实验数据趋向于表明,两者共存 于多数学习活动中,其间的差异只是相对贡献值的多少。渐进意识理论的提出,不仅 突破了二元逻辑带来的研究困境,更是为从意识加工维度深入探察内隐学习的心理机 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本研究从意识加工程度和知识表征形式两个维度入手,考察大学生人工语法学习 活动中相关心理机制动态演进的模式。首先,研究在分布式表征理论和表征重述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表征重述理论假设,提出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分布式知识表 征结构的不断优化,其动力机制是本源性表征重述和概念性表征重述,并直接导致意 识加工程度的不断增加,从而构成渐进意识。学习进程中形成的知识表征层级结构和 渐进意识将传统意义上对立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机联系起来,呈现出更具建设性 和生态效度的承续关系。 实证方面,本研究借鉴加工分离思想,创造性地在人工语法的学习阶段引入双重 任务设计,在学习进程中动态地分离出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贡献值,从而使在人工语 法学习中直接考察渐进意识成为可能。在此前提下,通过引入学习材料、次级任务等 变量,深入地探讨知识表征和意识加工程度的变化机制。此外,本研究还通过降低学 习难度和改变学习任务等手段引发人工语法的外显学习,从而考察内隐学习与外显学 习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实证分布式表征重述理论假设,并为大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实 践提供启示。 I 中文摘要 大学生人工语法学习中的渐进意识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在人工语法的内隐阶段,意识加工的贡献呈现先缓后快的增长模 式,而无意识加工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占据优势,并呈现先缓后平的增长模式,在学习 的后程意识加工的贡献超出无意识加工。当学习延伸至外显阶段时,意识加工继续快 速增长,和无意识加工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外显学习的后程,意识加工开始出现增长 停滞的现象,而此时无意识加工则开始二次增长,学习活动开始出现自动化倾向。以 上结果界定了内隐学习、外显学习的关键特征,兼容以往基于二分逻辑的研究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它实证了人工语法学习中渐进意识的存在,从而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模 式,展现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继承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在内隐学习阶段改变学习材 料的表层特征(深层规则未变),引入耗费心理资源的次级任务,以及引入易于知觉 加工的刺激材料,研究发现上述变化对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模 式,提示无意识加工具有明显的数据驱动特征,并与刺激的表面特征密切相关,而意 识加工则具有概念驱动特征,并与刺激的深层规则相关。上述研究从意识渐进视角出 发,借助于本源性表征重述这一动力机制,对知识表征形态进行研究和推断。后续研 究还考察了不同学习形式的组合对人工语法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本源性表 征重述为主的内隐学习还是以概念性表征重述为主的主动外显学习,其学习效果都不 如内隐+外显的学习模式,意识加工的有效性似乎依赖于先前无意识加工的成果,两 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优化的学习效果,这一结果从另一个侧面提示内隐和外显学习 在串行时序上所具有的积极的协同关系。同时它也启发高等教育工作者,当大学生面 临开放而复杂的发展性学习任务时,创设被动适应和主动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具有 积极意义。 关键词:人工语法;渐进意识;本源性表征重述;概念性表征重述;分布式表征 作 者:张润来

文档评论(0)

leirenzhan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