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pdf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pdf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 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 No.42009 :·中国文学演变与实证研究· :} 毒 睾 掌 謦 i 主持人的话 :} i . 章培恒陈思和 :} ; 随着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深入,晚清民初的文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这种“重视”的l 亳国旧派小说(以前也笼统称之为“鸳鸯蝴蝶派小说”,郑逸梅老先生曾经建议改成民国旧派小说。本文 :从郑说)作翻案的文章,而是通过比较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来厘定民国旧派小说本身的多层次性和复 薯杂的创作状态。2004年,柳珊教授在其著作《在历史缝隙间挣扎——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 鬻研究》中首先提出了“民初文学”的文学史概念,这是研究民国旧派文学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突破。因为 2在以往文学史家通常把“清末民初”视为一个板块,往往强调了“清末”而忽视了“民初”。随着民国建 互立,政治环境日愈黑暗,文人志士意气消沉,流连于声色犬马和私人感情纠葛,“民初”文学多颓靡绮丽 鬻之风。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民初的文学创作,开始摆脱“欲新民”的政治目的,回到了人性的关心和自 零我的关心,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审美自觉的开端,小说不再为载道、为革命、为排满、为新民,反而与文 :化市场结合起来,产生了《玉梨魂》、《断鸿零雁记》那样缠绵华美的言情小说。可惜的是这一个时期实 j在太短暂,来不及总结其经验就被一场更为猛烈的新文学运动所取代。 .{| 现在,王进庄的论文《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在柳珊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 !研究。她把民国初期的文人分作两类,以1920年为界,分作1910年代和1920年代两类旧派文人,并 互且通过具体分析,指出了两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是标志其价值取向的概念:“1910年代的旧 鲁派文人在精神传统上基本属于传统文人,在政统和道统内部循环的传统中止之后,他们来不及建构新 鬻的信仰和价值取向,还延续了传统文人的精英意识,期望在传统的‘政教合一’的体系中维持生存,把 :文学视为经世救国的手段,他们的商业意识和商业操作能力很差;而1920年代的旧派文人则放弃占据 i主流文坛,当报纸编辑、办-?lJ物,办小报,编电影剧本,从事戏曲、曲艺艺术和通俗小说的创作,行为方 .II式日趋市民化,文学虽然没有完全失去政治所指,但寻找到了民间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商业策划和营 !销手段能力强,‘生意眼’大长。可以说,直到1920年代,旧派文人才完成都市民间的价值立场和与现 互代传媒、大众娱乐产业结合的生存方式的转型,由传统文人变为现代都市知识分子。”虽然在上世纪90 _j1年代就有人指出过,民国旧派文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利用现代都市媒体的兴起迅速完成转型,但 睾幺叶j|斤如叶如开t叶t叶如开睾止F如斤睾t开如下t下t骨j;FtFt叶t下止F止Ft叶生下t下止下也开 鬻像王进庄那样以大量现象来论证其现代转型过程.并且对照1910年代旧派文人和1920年代旧派文人 Z之间的区别,又将其置于晚清传统文人(士大夫为主体)、五四以后的新派丈人(现代知识分子)等多元 互关系中进行比较考察,揭示出时代转型中的文人如何从传统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