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梨园捕食性天敌种群特征研究与保护策略.pdf

红梨园捕食性天敌种群特征研究与保护策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红梨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发展红梨种植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红梨种植业发展初期,着手研究其 病虫害的防治及天敌的保护,对红梨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对昆明市松花乡小河村的红梨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其种群数 量变化、群落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讨论保护策略,可以为红梨害虫的生物防治、 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和扫网调查,发现昆明松花乡小河村红梨园中捕食性天敌 共有5目6科17种,还有大量捕食性蜘蛛在田间活动。测定了其物种组成和各类 群的相对多度。发现瓢虫、蜘蛛和食蚜蝇三类捕食者种群数量较大。对天敌应加 以保护利用。 2.研究分析了红梨园树冠和植被上捕食性天敌及各优势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 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发现在调查初期与末期都有天敌的发生。在此期间注意保 护天敌。 3.根据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分析了红梨 园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数量特征。红梨园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的特点是:群落中 f 各物种的优势度较大,优势种相对集中,生态优势度较高,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 度较低。反映了红梨园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的不合理性。这与红梨园作物结构相 关,红梨园中的植被单一,取食植物的害虫相对集中,造成天敌的相对集中。应 改善红梨园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4.捕食性天敌在红梨树冠的东、南、西、北及上、中、下各个方位都有分布, 且分布是有差异的。在红梨树冠的中部外层分布较多,内层分布较少;东(22.375) 部和下部。 5.红梨园中的不同间作对捕食性天敌是有影响的。自然生草区的捕食性天敌 种群数量多于间作辣椒区的,自然生草区的捕食性天敌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比间作 l 辣椒区的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分布均匀,稳定性高。 6.红梨园的不同区对捕食天敌也有影响。在果树生长的前期,周边区的捕食性 天敌种群数量最多;中期,中心区的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最多;后期,周边区的 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最多。要配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 7.在红梨生长的各时期,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也有差异。通过分析知 花期与果期、果期与果实采摘后红梨树冠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在95%水平上没有 差异性,而花期与果实采摘后的红梨树冠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在95%水平上有差 异性,但差异不显著。在花期,瓢虫的种群数量较高;在果期,蜘蛛的种群数量 最高;果实采摘后,捕食性天敌的种类较少。 8.根据对红梨园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及变动、种群特征等,分析提出以充分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为主,加以农业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防治措施进行人 工调控,以逐步优化红梨园天敌群落的生态控制策略。 关键词红梨园;捕食性天敌;种群结构;保护策略 Ⅱ Abstract The andnutritionalvalueofred are and quite appearance,quality pears goodthey are withcustomersininternationalmarkets.Inthat are munch popular case,there economic to the ofred is forthe significancesdevelopplants pear.Itimportant ofred todotheresearchofthe andtreatmentof developmentpearplanting prevention and thediseases aswellasth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