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介入:言语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pdf
摘要
本论文以“评价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言语者的介入为
研究对象,研究语言互动中言语者的“介入”规律.
本论文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在“言语者+媒介+言语接受者”这
种语言互动模式中,为达到评价“人”、“物”、“事”的目的而有规律地介入人、
物.事.马丁的评价系统申提到了“介入”,但对介入规律并没有涉及.本论文在
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基础上,重点研究介入规律,创立“介入系统”。
介入指言语者对所说/写内容的态度的调节.介入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第一
声”、“第二声”和“第三声”。第一声指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投射言语者自身的思
想或观点.第二声指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假借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思想或观点.
第三声指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假借所在社团共享的思想或观点。三个子系统是言
语者介入的选择资源.言语者运用第一声介入时,投射的是言语者对“人”、“物”、
“事”的真实评价.第二声和第三声是言语者为证实(justify)对人、物、事的
真实态度服务的。我们的研究发现,三个子系统既独立又相容,一句话里既可以
有第一声,也可以同时出现第二和/或第三声。多声介入说明言语者在情感上所受
的冲击强度大,对态度的调节频率高,态度的主观性削弱,言语者处于弱势地位.
本论文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入”。主要说明人类社会是一个语言互动社会,其模式是“言语
实话语的效度。证实的手段有多种,如使用“序言”(preface)、投射、语气、修
辞格等。本章指出,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意义的产生及其对介入的作用、介入的
基础和介入的谋略.
第二章讨论的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介入系统属系统功能语言学范畴,离
不开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更离不开马丁的语言评价系统。该章回顾了韩礼德的功
能语法精要,尤其是韩氏在波恩斯坦的“行为潜势”社会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意
义潜势”理论。总结了韩氏的语篇分析目的和分析模式及其模式的评价价值.同
时,总结马丁的评价系统框架:态度、介入和级差。指出马丁的介入子系统是本
论文的出发点,韩氏的功能思想是本论文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讨论“意义和方法”。本章指出,在研究语言时,只看到单维意义是“危
险”的,因为语言的意义并非只有自身的意义,还包括“言语者”意义和语言阐
释带来的意义。本文提出“语言意义、言语者意义和阐释意义”三分法。语言意
义是“共核意义”,是言语者意义和阐释意义的基础。言语者意叉和阐释意义进一
步丰富语言意义。该章用韩礼德的功能分析模式和马丁的评价分析模式重新分析
了韩氏的Ⅸ银器》文本,并采用伯奇及德里达和伽达默尔的思想和观点从不同纬
thestudents
度分析了韩氏例句乃肋taught English。通过这些分析说明语言
意义、言语者意义和阐释意义是介入的意义基础。
第四章讨论建构介入系统框架的三个基础,即心理学基础、整会学基础和礓义
这一认知过程在介入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排序优先化”决定着感情受影响的程
度,因而决定着介入的程度,如高、中、低。在讨论社会学基础的过程中,建立
了“语境”三分说, 即“情景语境”、“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三分
说与韩礼德等人的语境理论有所不同,情景语境主要指人、事、物、地、时、因
等;社会语境主要指社会地位和权势关系;文化语境主要指社会规约和价值观念。
在讨论语义学基础的过程中,建立了“语篇潜势”说。语篇潜势有别于韩礼德的
“意义潜势”。语篇潜势的概念以及语篇潜势的形成靠的是因不同语境而产生的多
维意义,即第三章提出的语言意义、言语者意义和阐释意义.
第五章是介入系统构架.介入系统是在心理学、社会学和语义学三个基础上形
成的。包括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该框架有别于马丁的介入框架。马丁在该
框架中纳入两个子系统:自言和借言。自言没有在系统化。借言进一步系统化为
投射、情态和让步。我们认为“三声”是语言使用者投射观点的结果,实现三声
的语言资源是“序言”和“模糊”,序言次系统化为条件和让步,模糊次系统化为
情态和性质词语.这样的介入系统框架为批评语篇分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第六章是结束语.指出本论文着重探索了第一章提出的三个目标,即意义的产
生及其对介入的作用、介入的基础和介入的谋略。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忽略
了词语方面对“模糊”的研究,“第三声”展开得还不尽人意,并且没有将介入系
统全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日同形異語の比較研究.pdf
- 中日汉语语的对比研究——以造词法为中心.pdf
- 中日神话传比较.pdf
- 中晚唐乐府边塞诗研究.pdf
- 中晚唐情爱奇悲剧意识探源.pdf
- 中晚明自传研究.pdf
- 中晚明词的承与新变.pdf
- 中澳姐妹省关系及其对两国经济合作的作用.pdf
- 中等英语学者句法错误分析.pdf
- 中美医生医交际中诊断信息告知方式的对比研究.pdf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