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及研究.pdf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及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 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 博士生:吴相云 指导老师:谢明权 摘要 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是单殖吸虫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科,对其所包含 的部分类群开展分子系统学分析,一方面能更好地理解各类群的系统学地位及进 化关系,另一方面也为这两个科今后的分类学工作提供新的依据,从而为单殖吸 虫生态学、流行病学及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共计 136种,其中91种为本论文首次对其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研究内容及结果可 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本文利用核基因组核糖体DNA(rDNA)序列分析了指环虫科与鳞盘 虫科在亚科及属水平上的单系性、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得出以下结果:(1) 属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应纳入鳞盘虫科;(3)基于C1-D2区 28S rDNA序列,本研究建议将寄生在斜带石斑上的D.grouped及寄生于尖吻鲈 rDNA序 上的D.paralatesi并入拟合片虫属(鳞盘虫科);(4)基于c1.D2区28S 列的系统学分析表明鳞盘虫属与拟合片虫属并非单系类群;(5)基于部分18S+ ITSl合并序列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建议废除盾形片虫属,并将现有该属种类 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及交接器 并入嗜丽鱼虫属;旧基于C1-D2区28S rDNA 结构,建议将嗜石鲈虫属与墨指虫属合并为一属;仍基于C1.132区28S 序列的系统学分析表明海盘虫属为非单系类群;(8)基于C1-D2区28SrDNA序 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 Euryhaliotrematoides属更近;(9)基于C1-D2区28S 果表明,原环指虫属应当归属予指环虫科、锚首虫亚科,不支持另立原环指虫科 的观点;(10)寄生于旧大陆鲶形目鱼类的锚盘虫亚科是否应提升至科水平,取 决于如何看待在分子系统树上与之有着较近亲缘关系的美洲大陆鲶形目鱼类寄 生的单殖吸虫(锚首虫亚科)的系统地位,如果这两类寄生鲶形目鱼类单殖吸虫 合并为一类,则本研究支持合并后的类群与目前的指环虫科为姐妹群关系,否则, 本研究支持锚盘虫亚科作为指环虫科的一个亚科看待;(11)基于c1.D2区288 r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撤氏虫属为非单系类群;(12)本研究支持伪缪 丽虫科与鳞盘虫科的姐妹群关系。 其二、通过分析多个近缘属问的分子系统关系,本文对于指环虫科与鳞盘虫 科在形态学立属依据问题上有以下几点结论:(1)几丁质的交接器结构在目前所 开展的分析中,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现出最好的相关性,即系统关系较近的 种类,其交接器结构也往往较为相似,因此,本研究认为,交接器结构可以作为 理解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属水平单系性的衍征性状,并作为今后可行的立属依 据;(2)以后吸器结构作为立属的主要依据时,容易导致人为分类群的建立,本 文所分析的盾形片虫属以其后吸器结构特征从嗜丽鱼虫属中分离出来的,但分子 系统学研究表明,此二属应当归于一属;同样,嗜石鲈虫属与墨指虫属的主要区 分依据也是后吸器的结构,但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这两个属也应当归为一属; (3)考虑到几丁质阴道结构即使在种问也具有较大差异的,因此,阴道结构对于 理解各类群的单系性及形态学系统分析的贡献不大,但可以作为种问差异的一个 很好的分类学特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认为阴道的几丁质化程度或许可 以用作不同类群问的区分依据,在系统学上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性状;(4)由于单 殖吸虫从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故而早期的分类学研究中也有人将宿 主种类或范围来作为立属依据,通过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 多个类群均存在明显的宿主转移现象,因而,如果不能完全排除宿主转移现象, 用宿主种类或范围来作为立属依据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其三、本文通过分析指环虫属、海盘虫属及其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