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勒温(卢因)的团体动力学是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心,虽然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运动至70年代已趋于低潮,但它的内在活力,它的理论、方法和心理观,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一、团体动力学的产生
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借以标明他要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去作一种本质性的探索。1945年勒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建立。在其后的二十年间,团体动力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关于团体动力学的定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反观团体动力学,它本身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①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即关于团体应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和态度。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十分强调民主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成员参与决策以及团体内合作气氛的意义。②关于一套管理技术,如角色表现,团体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等。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培训,领导干部培训,以及工厂、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管理。③一种对团体本质的心理学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与个体、其他团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这第三种意义是团体动力学的真正的心理学的意义,也是勒温及大部分团体动力学家一致赞同的对团体动力学的定义。它并不依赖于前两种意义,事实上,为意识形态和管理实践提供一个更好的科学基础,正是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科学地理解团体生活的本质,却是团体动力学的根本目的。
(二)团体动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如欲理解或改进人类的行为,改进人类的生活,那么必然要对团体及团体的本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为人生活在家庭、学校、工厂、机关以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之内,也就是无时不处于一种团体生活之中。事实上,人类关于团体的思想由来已久。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为一例证。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也足见他已知其中的某种道理。近代的哲人学者更是对团体各抒己见,这里面有“乌托邦”,也有“美丽的新世界”。但是把团体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还只有20世纪的产物。
团体动力学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当时那里已具备了一个促使这一新学科出现的社会环境。30年代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这是以富尔敦、爱迪生等人创造发明的具体应用为标志的。它使人们看到了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巨大力量,知识与技术从而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同时,由于世界大战和与西方工业发展结伴而行的经济萧条,使得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移民问题、黑人问题、青少年犯罪和儿童教育等问题变得日益尖锐,通过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人们对心理测验、科学管理和儿童福利等已产生普遍信任,科学研究可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团体曾一度被看作是调节工厂和集体冲突的关键,家庭和一些目的性社团则被认为是战争动乱之后复兴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同一时期兴起的其他一些专业,如集体心理治疗、社团福利工作,由杜威倡导的新教育,以及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管理工作等,都要求对团体和团体生活有一种科学的根本性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时代精神召唤出了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来自德国避难的犹太人库尔特·勒温,让他在一个侧面来体现时代的要求,形成了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大潮流。
(三)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特征
团体动力学家们有着两个基本信念:1.社会的健全有赖于团体的作用,2.科学方法可用以改善团体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团体动力学之所以产生的两个必要前提。唯有当人们理解并接受了这两个信念,认识到经验的研究可应用于团体和社会,重要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可以进行测量,团体和社会的诸种变量可以为实验所操纵,支配团体和社会生活的规律可以被发现和揭示时,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理论意义上的经验研究。从学术传统上进行分析,团体动力学应属于经验主义范畴。以观察、定量、测量和实验为基础来研究团体,正是团体动力学家有别于涂尔干、弗洛伊德和黎朋等侧重思辨来研究团体的显著标志。但是团体动力学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中极端的经验主义,它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把理论建构和经验研究完整地结合了起来。
2.注重研究对象的动力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动力性研究是团体动力学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不满足于对团体性质的一般描述,或对团体类型与团体行为的一般归类,而是要研究所观察的对象是如何相互依存的,团体中各种力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团体行为的潜在动力、变化、对变化的抵制、社会压力、影响、压制、权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学者要了解的油漆活性印花增稠剂调色技术技巧.pptx
- 判断离子是否能在一种溶液中大量共存.doc
- 刨床急回机构的动力学研究.pdf
- 利用CFD软件对毛细管电泳芯片进样口形状的优化设计.pdf
- 利用HCI程序确定儿茶酚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最佳分离条件.pdf
- 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竹材纤维素结晶度.doc
- 利用乙炔炭黑薄膜修饰电极的α萘乙酸电化学检测.doc
- 利用分子量分布探讨粉末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影响.pdf
- 利用分配器合成器分离或合成射频微波信号.doc
-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