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美蟛蜞菊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pdf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23(4) :469 ~ 473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南美蟛蜞菊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
1,2 3 1,2 1 1*
任慧 , 徐巧林, 董丽梅 , 周忠玉, 谭建文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广东省林
业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520)
摘要: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的化学成分 ,从其全株 中分离得到 9 个酚酸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 ,分
别鉴定为 6-乙酰基-7-羟基-2,3-二 甲基色原酮 ( ) 、七叶内酯 ( ) 、丁香醛 ( ) 、5-羟 甲基糠醛 ( ) 、对羟基苯 甲酸 ( ) 、水杨酸 ( ) 、反
1 2 3 4 5 6
式对羟基桂皮酸 ( ) 、咖啡酸 甲酯 ( ) 和反式咖啡酸 ( )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 中分离得到。
7 8 9 1 8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酚酸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doi: 10.11926/j .issn.1005–3395.2015.04.016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1,2 3 1,2 1 1*
REN Hui , XU Qiao-lin , DONG Li-mei , ZHOU Zhong-yu , TAN Jian-wen
(1.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nine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its whole plants.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6-acetyl-7-hydroxy-2,3-dimethylchromone ( ), esculetin ( ), syringaldehyde ( ), 5-hydroxymethyl-2-furalclehyde
1 2 3
( ), -hydroxybenzoic acid ( ), salicylic acid ( ), - -hydroxycinamic acid ( ), methyl caffeate ( ), -
4 p 5 6 trans p 7 8 trans
caffeic acid ( ), respectively. Compounds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While+fighting+Japanese+aggression,+China’s+contribution+to+WWII+helped+raise+its+status+in+the+eyes+of+the+world.pdf
- Why+cuckoos+should+parasitize+parrotbills+by+laying+eggs+randomly+rather+than+laying+eggs+matching+the+egg+appearance+of+parrotbill+hosts-.pdf
- 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合成α熊果苷.pdf
- β-氨基环己醇的合成.pdf
- ‘砀山酥梨’褐皮芽变中两个ERF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pdf
- “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考察--基于对“一五”计划的文本分析.pdf
- “一锅串联法”合成2-[(E)-2-2-氯-1-甲基-3-吲哚基)乙烯基]喹啉-3-羧酸.pdf
- “人职匹配”视域下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信息.pdf
- “修辞立其诚”新辨--兼论周策纵持议之失.pdf
- “党要管党”如何管“集体负责”谁负责--基于公司规章对集体决策行为控制的可鉴性分析.pdf
- 印度-西太平洋胡椒鲷亚科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pdf
- 印度渔业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厘析.pdf
- 印迹分子聚合物结合低共熔溶剂用于山楂中咖啡酸的固相萃取.pdf
- 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动: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理论与实践.pdf
- 参与真菌形态及毒力形成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pdf
- 双层劳动力市场下的居住隔离——以上海市居住分异实证研究为例.pdf
- 双波长600+nm-460+nm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研究.pdf
- 双酚A对青岛大扁藻的干扰效应.pdf
- 反映论与“1985”方法论年——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为人物表.pdf
-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硫氰酸根阴离子印迹微球及其离子识别性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