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理想化、理想主义与改革文学.pdfVIP

理想、理想化、理想主义与改革文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想、理想化、理想主义与改革文学.pdf

    2015.09  LAN ZHOUXUE KAN 理想、理想化、理想主义与改革文学 苏  奎 摘  要  每个时代的理想主义都有新的内容,对于文学来说,如何建构一种激励时代的理想主义是一个永不过 时的话题。 改革文学因喷薄理想而兴起,并以理想照亮了社会的转型期。 改革文学通过塑造精神饱满的改革者,为 转型时代提供了最为需要的理想。 如果说理想沦丧价值迷茫的民族精神状况需要一种拯救力量,那么文学是唯一 的选择,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改革文学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文学的理想建构从文学层面转化为 社会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在照亮民族未来的同时,也填补了新时期之初中国人的信仰真空状态,这是 改革文学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  社会转型;理想;理想化;理想主义;改革文学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5)09-0012-07      如果说新时期之初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宣泄了民族历经浩劫的愤懑与压抑,那么改革文学则以充满理想 色彩的特质,鼓舞中国走出浩劫的阴影,使整个社会激荡着一种蓬勃进取的理想主义。 改革文学也以此参与 了民族精神心理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时期以来的现代化进程。 一、理想:改革文学的气质 《辞海》对“理想”的解释如下:理想“是非实有,而信其当有,或希望其如何如何者谓之理想。 与空想不 [1] 同:理想是已有经验为材质,据事理以推测有客观的妥当性,故可以努力使之实现”。 这个释义强调了理想 的超越性与可达成性,这两个特征是“理想”的魅力所在,可达成性使理想避免了遥不可及的虚无缥缈,而超 越性使人心生向往,并为之付出努力。 人类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追逐理想的过程,对于任何民族、群体,以及 个体来说,理想都是必须的,尤其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理想就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陈思和指出: “文革”之后,“人们需要重构精神信仰,重建精神家园,重新树立民族的自信心,这一切,似乎又成为文学工 [2] 作的责任。” 改革文学虽然与社会现实关联紧密,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对现实的超越性思考。 对理想改革者 的形象建构,对理想改革愿景的描绘,以及对阻碍社会发展问题的理想解决方式的叙述,使改革文学洋溢着 鼓舞人奋进的理想。 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对极左政治的批判反思相比,改革文学更具有建设性价值,这鲜明地体现在改革 文本中所高扬的理想旗帜。 它所包蕴的理想像暗夜之中的一簇火炬,温暖了群众的心灵并重新点燃了他们 对生活、对民族的热情,使他们能够走出绝望坚定对未来的信心。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改革文 作者简介:苏奎,男,吉林长春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转型中的改革文学研究(1979—1985)”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13CZW078)。 12 学,就没有80年代初理想主义的高涨,社会的转型与变革也就自然会丧失某种实在的推动力量。 新时期的 社会变革虽然直接指向生产力的解放,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群众并不仅仅为摆脱物质困境的可 能而参与社会变革,他们被一种国富民强的现代化理想所鼓舞,这是“文革”结束后中国人摆脱幻灭感、精神 面貌能够焕然一新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如此,读者大众看重的是改革文学中包蕴的理想色彩与气息,而非文 学对于改革实际的指导性作用。 “其实,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那时的改革文学,在‘改什么’和‘怎么改’方面 都是比较浮浅、简单、幼稚的,引动社会与之强烈共振的,是那种改革的要求、愿望、激情。 改革,以它特有的 理想光辉照耀着刚从噩梦中醒来的人们,而改革者,因处在改革的中心而很自然地被罩上了一个理想的光 [3] 圈。” 在需要英雄的时代,改革文学提供了乔光朴等具有新时代内涵的英雄;在需要理想的时代,改革文学 唱响了最为嘹亮的理想颂歌,拨动了大众的心弦使之与时代共振。 改革文学建构理想的方式不外乎如下两种,一是塑造理想人物,乔光朴、李向南这样的改革者是新时期 理想主义的符号;二是描述改革的理想进程,以一种想象化的胜利或阶段性胜利抚慰人,并使之契合大众对 现实问题解决的期待。 凡是新时期引发过轰动的改革文学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