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形象地描述了行船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前句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高远的景色。“随、入”二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是一幅水中映月图。 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很好。 *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句佳篇。这首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句解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势随着平原的延伸而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无限爱恋我的故乡山水,情谊深深送我万里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的所见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整体感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高远的景色。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万里长江图 水中映月图 深入探究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诗人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小结 * *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