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拟行路难》学案

《拟行路难》学案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1.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南朝刘宋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2.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自主梳理】 1.注音 鲍照(bào) 劲健(jìng) 踯躅(zhí zhú) 2.词义 (1)重点词 泻:倾,倒。 踯躅:徘徊不前。 (2)一词多义 【解读讨论】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第五六句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第七八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精彩展示】 【测评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鲍照 415-470 ,字____________。东海 今江苏涟水 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 却一不得意。诗文俱佳,_____________尤受后世推重。有____________十卷传世。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泻水( 酌酒( 踯躅(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安”和“岂”不同 C.两个“自”不同,“安”和“岂”相同 D.两个“自”不同,“安”和“岂”也不同 4.下列诗句朗读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各自 / 东西 / 南北流。 B.安能 / 行叹 / 复坐愁? C.举杯 / 断绝 / 歌路难。 D.吞声 / 踯躅 / 不敢言。 5.解释下列诗句 1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综合运用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完成6-9题。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6.诗歌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7.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8.全诗是怎样紧扣“愁”字来写的? 9.对最后两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面六句五、七言相间,最后两句连用七言,是感情表达的需要,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 B.用“吞声”“踯躅”来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眼前。 C.先用问句的形式,后用“不敢言”三字,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前面的“安能”自勉,“酌酒”自宽,放歌自解,是充分的铺垫酝酿,至最后两句写自己终没能平静解脱,反而因前面的铺垫而愈见出沉痛、抑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比较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其一)》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1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占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重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10.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1.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拟行路难》学习导航答案 【熟悉作者,知人论世】 【自主梳理】 【解读讨论】 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用泻水平地自然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借此说明正像水依照地势的高低流向不同的方向一样,人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了他的人生际遇。表达了作者对士族门阀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慨之情。 “命”指由门第决定人生,作者认为这极端不公,却又无法改变,这里表面上认命了,实是愤激之辞,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控诉。 已非常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酌酒原为排遣愁绪,但这愁又岂是酒所能排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壮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第七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用反问句表明诗人的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意即能深切的感受到门阀制度所带来的愁闷。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