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树枏以“大同”解庄刍议.pdf
王树桁以“大同”解庄刍议
口李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摘要】王树拇以“大同”解庄,首次将“大同”的概念与庄子“至德之世”相结合,其解庄模式多围绕“大同之
道”、“大同之化”、“大同之本”、“大同之盛轨”等相关术语,来解释庄子的无为至德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以“大同”
解庄的思路并非都是对庄子原意的曲解,其所引进平等、自由的观念,赋予《庄子》以新意。此外。以“大同”解庄
不仅与康有为的《大同书》相表里,同时受到胡适所言庄子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不仅继承了韩愈、苏轼等人援庄
入儒的传统,更为庄学思想注入新鲜血液。迎合了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大同;庄子;大同书;进化论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5.04.007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5)04-0037.06
《庄子》是一部奇书,战国时苟子对庄子已有所批 研究注入新鲜血液,迎合时代发展要求。
判,此后对《庄子》的研究代不乏人。东晋南北朝佛教的
Ⅱ··大同,,思想源流略说
盛行,唐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使得“以佛解
庄”、“引庄入儒”成为后世庄子学的特点。如韩愈认为 大同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化
庄周之学是承继儒术而来,‘矽王安石在《庄周论》中说庄 生活图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子对儒家学说有所称引,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也曾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
说庄子实际上是阴助孔子而未尝诋訾孔子。林希逸在 章)。“小国寡民”是老子在古代农村社会基础上所理想
《庄子口义》更是认为庄子学说与儒学之间在本质上是 化的生活图景,希望统治者不干涉人民的生活.蕴含了
可以整合为一的。及至清末,王树柑②fls(庄子大同说》 “大同”的思想因素。庄子亦向往理想的至德之世,《庄
十卷,至《天运》篇末而止,凡解《庄子》十四篇,书前有 子·马蹄》云:“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
《弁言》,各篇前有题解,末有总论。以“大同”解庄,既是 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
“以儒评庄”思想的延续,又提供了独特的解庄视角,新 成群,草木遂长。”这种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而勾勒出的
人耳目。《礼记·礼运》提出“大同”和“小康”的概念,当 乌托邦生活,是理想大同社会的场景。《尚书·洪范》最
今学者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同”思想展开,援引 早提到了“大同”一词。但真正用大同来指称某种社会
“大同”思想评述《庄子》,实始自王树柑。他以“大同”解 理想则始见于《礼记·礼运》:
庄,借用“大同”的概念阐释庄子“至德之世”的思想,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仅继承了韩愈、苏轼等人援庄入儒的传统,更为《庄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作者简介:李伟(1987一),男,安徽枞11r1.K.,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①韩愈日:“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见董诰:《全唐文》卷五百
五十五,中华书局,1983年,第5620页。)
②王树柑(185l—1936),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又号绵山老牧,别署野史氏,保定新城人,近代史学家、方志名家、文学
家。历任四川青神知县、眉州知州、兰州道台、新疆布政使等,多有善政。民国时任清史馆总纂、国会议员。著有《陶庐文
集》、《陶庐骈文》、《孔氏大戴礼记补注》、《墨予三家校注补正》、《庄子大同说》等。关于“王树擗”。学界用法较多,如“王树
坍”、“王树楠”、“王树裤”,本论文据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陶庐精抄本。用作“王树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