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解读及必修三教材分析(2011年贵州铜仁培训课件).ppt

课程标准解读及必修三教材分析(2011年贵州铜仁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城市化 2、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4、中国工业化水平 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存在问题 2、城市化建设思路 3、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工业化完成的指标 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 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 城镇人口/总人口>60%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具有特殊性,其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应因地而异。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的原则: 依据影响工业化、城市化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功能,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针对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等。 江苏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3、乡镇工业发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 不是太难,是距离学生太远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1、讲清楚工作原理及基本过程 农业 GPS RS GIS 精准耕作 定位 农业资源普查、估产、虫灾 影像辨析 农业资源信息存储及处理(分析、评价、建模、规划 2、拉近地理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以遥感为例 一、地形、地貌类 ??? 1、冲积扇 2、泥沙与三角洲的成长 二、全球海面温度分布 农业应用遥感技术 1、采用TM/ETM进行小麦种植面积调查 2、采用TM/ETM进行小麦长势分析 地质遥感 1、巴楚走滑型断裂 2、非洲大岩脉 3.阿帕拉契亚褶皱 4、褶皱 5、向斜 五、找矿 六、灾害监测 1、堰塞湖 2、火灾遥感图 七、环境监测 塔克拉玛干沙漠 八、地球上的灯光-人口、城市的分布 (2009、4济南统考)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 4~5 题 4.造成 M、P 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③水流速度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 P 河段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A.利用 GPS 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 GIS 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 RS 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谢谢大家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气候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地形 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土壤 土质疏松,由粉沙颗粒组成,抗侵蚀能力低 黄土高原 西南石漠化 东南丘陵 东北黑土流失 降雨量 (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2008,海南)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8~9题。 8.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9.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