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藏模拟实验
周元龙 史春梅 寒假数值模拟作业汇报 一、油藏概况 二、模型的建立 三、油藏工程论证 四、数值模拟优选开发方案 五、优选方案的开发效果 六、经济指标 七、结论 八、参考文献 一、油藏概况 1、地质构造特征 该区块为长3000m,宽2000m的砂岩理想油藏(全部含油)。纵向上分为5层,每层厚度为50m,有效厚度为5m。 2、储层物性特征 40~90 0.68 0.27 2650~2700 5 70~120 0.68 0.28 2600~2650 4 100~150 0.68 0.28 2550~2600 3 300~500 0.72 0.29 2500~2550 2 800~1000 0.72 0.29 2450~2500 1 渗透率10-3μm2 含油饱和度 孔隙度 深度 小层 一、油藏概况 3、地质储量及理论弹性储量 已知原油密度0.836,原油体积系数1.261。 1953.1×104t 全区 365.16×104t 5 378.69×104t 4 378.69×104t 3 415.28×104t 2 415.28×104t 1 原油地质储量 小层 0.6442% 12.582×104t 全区 0.6439% 2.351×104t 5 0.6389% 2.420×104t 4 0.6389% 2.420×104t 3 0.6493% 2.696×104t 2 0.6493% 2.696×104t 1 理论弹性采收率 理论弹性储量 小层 (1)地质储量 (2)弹性储量 二、模型的建立 在模型网格划分时,纵向上分有5个模拟层;平面上X方向有60个网格,步长50m,Y方向有40个网格,步长50m,共有网格数60×40×5=12000个 。 1、静态模型的建立 二、模型的建立 建立动态模型包括分区、初始化数据(油藏特征参数、原油PVT数据、相渗数据)等。 2、动态模型的建立 0.0907 4.3 0.673 1.242 60000 0.0715 4.2 0.6825 1.247 53000 0.0564 4.1 0.6934 1.249 46000 0.0444 4 0.7063 1.254 39000 0.0356 3.9 0.7209 1.259 32500 0.0291 3.8 0.7376 1.263 26500 0.0241 3.7 0.7571 1.264 21000 0.0215 3.6 0.7719 1.265 45 17350 0.0149 4.8 0.8452 1.18 44.3 7800 0.0137 5.4 0.8962 1.153 31.5 5000 0.0131 7.3 0.9366 1.133 22.6 3000 0.0127 11.8 0.968 1.115 15 1500 0.0125 16.91 0.9978 1.097 0 101.325 气粘度(mPa·s) 原油粘度(mPa·s) ZG 油体积系数(m3/m3) 溶解油气比(m3/m3) 压力 2×10-4 5×10-4 3×10-5 压缩系数(MPa-1) 0.6 PVT表 ╱ 粘度(mPa·s) 0.0012 1.000 0.836 ╱ 密度(g·cm-3) 气 水相 原油 岩石 特征参数 油藏及流体物性参数 二、模型的建立 相对渗透率曲线 三、油藏工程论证 1 开发方式 该油藏渗透率水平方向上极差极小,具有弱非均质性。纵向上极差较大,且小层间垂向渗透率为0,因此采用两套开发层系分层开采,先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开采一定年限后转注。 2 层系划分 该油藏渗透率水平方向上极差极小,具有弱非均质性。然而纵向上非均质很强。 表征垂向非均质性的参数有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和渗透率极差等。 1.98 1.33 0.33 第二套层系 2.28 1.39 0.39 第一套层系 14.57 2.87 1 整个油藏 渗透率极差 突进系数 变异系数 开发层系 三、油藏工程论证 3 井距的确定 经验公式法 采用常规矿场经验公式的方法来确定井网密度: (1)第一套层系井网密度为8.212口/km2,井距为348.9m。 (2) 第二套层系的平均渗透率为0.091μm2井网密度为13.4525口/km2,井距为272.6m。 4 采油速度 新区采油速度与稳产时间的公式: 式中:t为稳产时间,月;为稳产期平均采油速度。 现确定该油藏的稳产年限为20年,计算得出合理采油速度为2.81%。 四、数值模拟优选开发方案 1 井网方案设计 第一套层系有两种方案: 第一套开发层系采用三角形反七点法布井。第一层有采油井33口,注水井18口,设定单井产液量为24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