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 落日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 2 落日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2 落日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1

2 落 日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是当年采访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在高手云集的各国记者中,朱启平就此撰写的长篇通讯《落日》被誉为是“状元之作”。 《落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因此成为永垂史册的经典。晚年,朱启平与老友谈及当年写作情况时说:“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有各国记者参加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在朱启平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日本投降后胜利者的狂热,更多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期盼。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咔叽(kǎ jī) 绿呢台布(ní) 舷梯(xián) 马厩 (jiù) 挪动(nuó) 小艇(tǐng) 湔雪(jiān) 投掷 (zhì) 顷刻(qǐng) 一跷一拐(qiāo)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殊异:特别不同。 猎猎:旗子飘动发出的声音。 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有过多久。 审视:仔细看,认真端详。 昭彰:显著。 蔽空:遮蔽天空。 2.近义词 注视 审视 注视:注意地看。如: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 审视:仔细看。如:李经理把秘书送来的材料审视了一遍,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如:科技展厅里,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现代展品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如:图书室里挤满了人,有还书的,有借书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3.相关成语 五光十色:色泽鲜艳,花样繁多。 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人能比得上。形容一个人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天网恢恢:作恶者终究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 三、文学常识 1.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时任《大公报》记者。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 2.新闻侧记 本文是一篇新闻侧记。侧记的字面意思是不全面写,只写某些方面。新闻侧记是新闻文体的一种,和事件通讯相似,真实性和时效性仍是最重要的特点。拟写时只是选取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几个侧面来成文。 新闻侧记常常综合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既有事件前因后果的交代,也有代表性侧面的形象描绘,中间还穿插着议论和抒情。同时,新闻侧记还注意文学性,以精巧的构思、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读者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四、名篇名句 1.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下了。 2.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 句段分析 一、疑难妙句 1.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剖析:“挣扎上前”“斜身入椅”“立着欠身执笔签字”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失败者的窘态和狼狈相,无不让人联想起当年日本侵华时不可一世的趾高气扬与狂妄骄横,因而,颇具讽刺意味。 2.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剖析: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既有对侵略者当年罪行的控诉,也有对日本侵略者失败下场的嘲讽。 3.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剖析:在细致地描述签字仪式之后,作者直抒胸臆,饱含扬眉吐气的胜利者对罪行累累的侵略者的嘲笑与讽刺。 4.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剖析:水手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呼应了前文的“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点明了这次签字的伟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