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真词之“浑”.pdf
聊城大学学报(j|-I-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
清真词之“浑’’
杨晓霭
(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历代品评用邦彦词,多用“浑”字概括其境界。 “浑”的确是《片玉词》技巧、词境的突出特点。这一
特点还表现在声韵与音乐方面,概括起来可谓:声情与词情之“浑”,乐境与词境之“浑”。 。声”包含字声
与乐声,审音用字,声情并茂。 4词”在失去音乐的背景下,呈现为。文字”,而清真对字声之精密运用,使
得见词闻声,音乐的魅力在文字间流走。如今诵词,gl样可获得词、乐浑然一体的审美愉悦。
关键词:周邦彦;声情;词情;乐境;浑化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5)04—0028-07
5-05—12
收稿日期:201
作者简介:杨晓霭(1962一),女,甘肃泰安人,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历代品评周邦彦词者,多用“浑”字,如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歌词,评日:“多用
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①张炎《词源》:“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
而于音谱且间有未谐,可见其难矣。”②“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③清人更是推崇其“浑
厚”、“浑灏流转”、“浑雅温丽”、“元气浑仑”、“浑成”、“浑化”、“浑茂”、“浑劲”、“沉浑”。
冯煦《蒿庵论词·论周邦彦词》引陈子龙、张纲孙、毛先舒三家论词之后,日:“诸家所论,未尝专属一人,
而求之两宋,惟《片玉》、 《梅溪》,足以备之。周之胜史,则又在‘浑’之一字。词至于‘浑’,而无
可复进矣。”④这些评论,反映了《片玉词》艺术技巧、歌词意境的圆美醇熟,同样应看到,这是《片玉词》
声韵上的特别成就。
一、声情与词情之“浑”
填词歌曲词与乐的谐和,关键在“倚声填词”,即“依己成曲谱作出歌词”,具体做来即是审音用字。
蔡嵩云论词之美听,强调四声,以为“四声不同,全在高低轻重。去高而上低,平轻而入重,其大较也。
歌辞之抗坠抑扬,全在四声之配合恰当。非然者,必至生硬不能上口,又何能美听乎!”⑤夏承焘《唐宋词
④陈振孙著,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18页。
②③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9页,第30页。
④冯煦:《蒿庵论词》,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588页。
⑤蔡嵩云:《柯亭词论》,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第五册),第4900页。
28
万方数据
字声之演变》一文中说:“大抵自民间词入士大夫手中之后,飞卿已分平仄,晏、柳渐辨上去,三变偶谨
入声,清真益臻精密。”①周邦彦审音用字的“精密”,是构成他字声与乐声浑成的基础。试举例分析。
兰陵王(柳)②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容。长亭路,
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树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泪暗滴。
《兰陵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韵,次段五仄韵,末段六仄韵,入声韵。
一叠:仄平仄(入声)。平仄平平仄仄(入声)。平平仄(上声),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入声)。
平平仄仄仄(入声)。平仄(入声)。平平仄仄(入声)。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入声)。
二叠:平平仄平仄(入声)。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入声)。平平平仄平平仄(去声)。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上声),平平平仄仄仄仄(入声),仄平仄平仄(入声)。
三叠:平仄(入声),仄平仄(入声),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上声)平平仄(入声)。
声)。
《兰陵王》,古代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