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培养的研究.pdf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培养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建构主义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培养问 题。选题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假设:即任何教师素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目 标下,基于一定教育教学任务和实践要求等为前提性参照的,教育目标、教育教 学实践要求的变化,必然会需要教师素质进行适当的调整。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 育教学改革,在基本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实践要求上,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或不同的要求?教师教育 应如何进行相应地改革?本研究就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论文共分为四 个部分、六章。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研 究的方法论基础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指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 师的角色、职责、行为、素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因此提出了新素质教师 的培养、培训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表明,当前国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不多,研究 不够全面和深入。 论文第二部分是正文的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论主 张。认为,建构主义是关于认识和学习的理论,有着悠久的思想历史渊源。建构 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是个体基于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本质上是无 法传递的,学习应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学习也是以语言、文化等工具为中 介的。以合作、交往为主的社会性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教 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创造能力、实现社会的革 新和人的解放等;建构主义教育教学的原则包括主体性、情境性、因材施教和过 程性、参与性评价原则等等。指出建构主义师生关系是以民主、平等、协商、对 话和合作等关系为特征。 论文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四章。分别考察了在建构主义教学改革中,教师作 为“学习的促进者”、“社会的改革者”等的职责、行为特征以及相应的素质要求。 第三章,讨论了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的具体职责和行为特征。 指出作为“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师,在观念等的素质要求上,应明确学生主动学 习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教育教学观、确立每一个学生 都能实现发展的信念、形成平等合作、交往为特征的师生关系理念。强调在知识 方面,教师应掌握精深、整合的学科内容知识、课程设计、编制等的知识、“学与 教”的方法知识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方式的知识等,认为教师知识结构 应是一种网状知识结构。在能力方面,认为教师应具有理解学生知识和把握学生 思维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与社交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和 反思能力等。最后,在人格特征方面,指出教师应具有友爱、诚实、公正、公平 和谦虚等等品质。 第四章,认为教师作为社会改革者,应主动承担起时代所赋予教育的推动社 会改革的职责和使命。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促进社会民主、实现社会公正、平等、 社会新的人际关系培育和促进人的精神解放等。指出,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推进社 会改革的实践依据是:交往理论提出了社会关系建构的条件、“反思型实践者”提 出了民主人格的理想目标、反思性实践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的基本准 则。认为,教师作为“社会改革者”,应在观念上相信教育对社会改革具有的巨大 价值、形成平等的多元文化观、树立以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为目标的教育理想; 应了解影响教育民主、公平的有关知识,理解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主张所具有的, 促进新的社会关系建构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强调教师应具有批判反思能力、探究 能力和多元文化下教育教学能力等。 论文第四部分是教师教育的研究,包括第五、第六两章。 第五章,主要是对国外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改革的考察。指出,以建构主义为 指导的教师教育改革方案,在职前培养目标上强调学习者观念的转变,重视对知 识的理解,注重知识掌握的综合化和整体性。在改革的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主张 教师教育的教学本身应该是建构主义的,强调应以学习者所已经拥有的教育经验 的认识、改造为培养的切入点,重视“合作学习与教学”、“反思省学习与教学”, 主张真实、综合和学习者参与的评价。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交互式 教学、认知学徒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等。另外,强调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习的有机结合,主张应丰富学生的实习经验,重视合作基础上 的教学实习等。主张应把行为研究作为教师综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六章是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改革 我国教师教育的意义、可行性,以及措施和方法等。认为,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改 革我国教师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的可行性;建议应转变观念,确立新的 教师观、教师知识观和教师发展目标观,构建以学习者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为基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