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离子对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
分子磁性材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多样化、易于复合加工成
型等优点。由于组成上的多样性,使其表现为可控的磁特性,同时,往
往表现出电磁、光磁等多功能性。这种新型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
值。八十年代末,二茂铁衍生物与四氰基乙烯自由基形成的电荷转移盐
型的分子磁体被报道后,分子磁性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
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方面,分子磁性材料中新
现象被不断地发现,如被称之为单分子磁体和单链磁体所表现出来的宏
观量子效应,自旋交叉配合物和电荷迁移配合物中的光诱导自旋态转
变,磁矩呈螺旋排列的螺旋磁体等等;另一方面,分子磁性材料的特定
磁功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如最早发现的分子铁磁体的居里温度都很低,
随着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分子铁磁体的居里温度被不断提高,迄今
为止,数十个居里温度高于室温的分子铁磁体已被报道。目前,分子设
计磁功能性分子材料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就,但是巨大
挑战仍然存在,即分子设计和分子剪裁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
系统地合成、结构表征新的体系、深入地研究它们的功能性质,总结规
律性,探索结构-功能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
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平面型结构的 TCNQ 、Ni(dmit)2 被广泛地用于构筑小分子有机
导体。利用它们合成具有金属性、超导性的电荷转移化合物已有报道。
但是,这类电荷转移化合物的磁性研究相对较少。
本论文选择 TCNQ、Ni(dmit)2 阴离子为磁性分子构筑块,以分子
构象可调的苄基吡啶鎓对离子为结构控制单元,设计、合成了九种新的
电荷转移化合物[IBzQl][(TCNQ) ] (1), (Bbzim)(TCNQ) ·CH CN (2),
2 1.5 3
(AP)(TCNQ) •H O (3) ,[DP][TCNQ] (4) ,(BDP)Ni(dmit) ·CH COCH (5)
2 2 3 3
(CDP) [Ni(dmit) ] (6) , [(DDP)Ni(dmit) ]·CH COCH (7) ,(EDP) [Ni
2 2 3 2 3 3 2
I
(dmit) ] ·CH COCH (8) ,(FDP)[Pd(dmit) ] ·2CH COCH (9)研究了化合物
2 2 3 3 2 3 3 3
的单晶结构、磁性和构效关系。得到了如下一些结论:
1. 在 TCNQ 体系中,作为电子受体的有机氮杂芳环阳离子的 LUMO 基
本上来自吡啶环的反键轨道,即苯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对电子受
体 LUMO 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要调节电子受体末端极性,在分
子设计上,应重点考虑对分子的吡啶环的修饰。
2. 在 dmit 体系中,苯环上取代基的空间位阻、电子云的极化/被极化能
力等因素影响着[M(dmit)2]阴离子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
关键词:TCNQ ,dmit ;电荷转移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磁性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Ion-pair
Complexes
Abstract
The big effort which has been made recently to obtain organic or
metallo-organic substances showing collective magnetism is conn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