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农”问题:难点与对策
“三农”问题:难点与对策
研究生:杨丽
指导老师:李赖志
专 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改革
开放以后,中国农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农民日渐富裕,农村愈发繁荣.然而,我们
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三农”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中国农业潜伏着许多漾层次的危
机.由于受资源因素、制度目素、资本因素、人的因素及国际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
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并最终集中表现在农民增收困难上。“三农”问题已成
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现代他的“j}lc颈”。解决“三农”问题已是
当务之急.本文认为,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持全局和系统的观点.在坚持
走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加速农村投融
资体制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环境并积极开拓
国际市场.多种政策应齐头井进并持之咀恒。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国民经济
协调发展的曲由之路.
[关键词】 “三农’问题; 成就; 难点; 成园; 对策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据世界粮农组纵估
计,1982年到1995年的13年中,世界平均农业生产指数为129.3,而同
期中国为190,是增长晟快的国家。中国农业的飞速发展,使长期困扰中
国经济增长的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粮食由供给短缺变为市场需求相对
过剩。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供给,是中国农业产出能力的最好证据。
然而,丰富的食物供给和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中国的
农业问题已经解决,农民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时至今日,农民、农业和
农村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
现代化的农业是中国经济现代他的基础,“中国的农业与服务业是中国
经济腾飞的两个翅膀”。。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服务业,中国经济不可能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腾E。即使我们能够维持短暂的高增长与繁荣,这也是极
其脆弱的。长期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经济增长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因
此,中国经济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要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使农
村繁荣,农民富裕。相对于服务业而言,农业的现代化对中国经济更具有
特殊的意义,它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其他问题的重要前提条件。一句话,
::三奎:璺墨j堡:塑竺壅——
“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最大障碍。“三农”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
空话。
tt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多年来,每次人代会提案最多
的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两任总理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最为头痛”也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义恢复到
农民增收问题上,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不仅是当前国人谈
论得晟多的问题之一,也是当今中国政府最为棘手、最为头痛的问题。然
而,“三农”问题又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耍直面的问题,是“绕
不过去的坎”。本文正是要通过对“三农”问题难点及成因的分析,努力寻
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中国“三农”现状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从生产方式、人均产出和实
物占有量来看,中国又是一个农业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打破了旧
的封建士地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以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土地等)向生产者(农民)的回JJ=1.引发
了中国农村新的革命,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中国农
村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三农”取得的成就
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数量增加,改变了长期短缺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产品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见表一:
表一:1978~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油料 棉花 水果 肉类 水产品
197830477.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5”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的分析.pdf
- “肠胃通”促进胆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的分析.pdf
- “程度副词%2b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的分析.pdf
- “个人化写作”的意义与失重.pdf
- “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和启示__--__以华东师大二附中为例.pdf
- “窥视”生活__--__论德加绘画的思想与技法.pdf
- “美学”概念在中国的近代的缘起和演变.pdf
- “难道”反问句的习得和教学的分析.pdf
- “脑-计算机”系统中脑电信号分类和脑电信号模型的分析.pdf
- “飘”年代的强势话语__--__从池莉、林白的作品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