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omparative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osphorus Removal in 6-tank and
7-tank Process of MSBR
Master Candidate: Leng Han
Supervisor: Assistant Prof. Yang Xing
Maj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ongqing University
Octo. 2007
摘 要
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氨氮的去除一般都能达标,而对磷的去除难以达到新
的国家排放标准,研究污水处理工艺的除磷机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但是作
为一个刚刚开发出不久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MSBR 尚未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
现有的对 MSBR 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和探讨还不能满足 MSBR 工艺发展的需要。
在 MSBR 工艺中对除磷有影响的因素众多,研究各影响因素对 MSBR 系统除磷的
作用对完善 MSBR 工艺的除磷功能和工艺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在出水氨氮达标的情况下,通过对 6 池 MSBR 与
7 池 MSBR 工艺除磷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6 池 MSBR 和 7 池 MSBR 除磷的机
理,找出影响 MSBR 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确定各影响因素相对最佳值;对比分
析各影响因素对 6 池与 7 池工艺除磷的影响,研究各系统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
明:
(1)进水 COD/P 为选定的试验因子中对除磷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在 6 池工艺
中,所选因子对除磷影响程度的由大到小的关系为:COD/PMLSSRCOD/N ;
在 7 池工艺中,所选因子对除磷影响程度的由大到小的关系为:COD/P R MLSS
COD/N 。
(2) 7 池工艺为生物除磷创造了更好的条件。7 池增加了一个缺氧/厌氧池,消
除了进水中的DO 和污泥回流带来的NO3- ,保证了聚磷菌的厌氧条件下充分释磷;
7 池工艺中缺氧池位于污泥浓缩池之后,这种流程安排使得 7 池可以处理比 6 池
进水 NH4 含量较高的废水,对高浓度 NH4 有较好的耐受性。
(3)两工艺中 TP 去除率随进水 COD/P 变化的趋势相同,都为先增大后趋于稳
定。6 池的转折点出现在 COD/P 为 100 时,7 池的转折点出现在 COD/P 为 60 时。
与 6 池工艺相比,7 池能处理磷负荷更高的进水,
(4)在 6 池和 7 池工艺中,TP 去除率随 R 的增大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6 池工
艺的去除率最大值出现在 R 为 0.5 时,7 池工艺去除率最大值出现在 R 为 0.6 时。
(5) 较理想的污泥回流是在最小的混合液回流量下回流最大量的活性污泥。
仅仅用污泥回流比 R 来衡量回流污泥量是不够的,浓缩池中污泥的沉降性能也是
一个重要的参数,对污泥回流量有较大的影响。
(6)进水 COD/N 对 MSBR6 池工艺和 7 池工艺除磷的影响上有一定的一致性。
6 池与 7 池工艺的 SBR 缺氧段都发现了反硝化吸磷的现象。
I
(7) 厌氧池释磷量也随着进水 COD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 池工艺 TP 去除率
随着进水中 COD 浓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加,7 池工艺 TP 去除率随着进水中 COD
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7 池对进水 COD 浓度的变化比 6 池敏感,
6 池工艺比 7 池工艺耐受的 COD 进水浓度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7 池工艺的进
水 COD 要尽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免系统对磷的去除效果出现大的波
动。
关键词:MSBR ,除磷,影响因素,正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5”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的分析.pdf
- “肠胃通”促进胆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的分析.pdf
- “程度副词%2b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的分析.pdf
- “个人化写作”的意义与失重.pdf
- “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和启示__--__以华东师大二附中为例.pdf
- “窥视”生活__--__论德加绘画的思想与技法.pdf
- “美学”概念在中国的近代的缘起和演变.pdf
- “难道”反问句的习得和教学的分析.pdf
- “脑-计算机”系统中脑电信号分类和脑电信号模型的分析.pdf
- “飘”年代的强势话语__--__从池莉、林白的作品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pdf
- 45钢化学镀实验及其镀层性能的分析.pdf
- 1246例颌面骨折的回顾性的分析.pdf
- 1978年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分析__--__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启示.pdf
- 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三种中译本的比较的分析__--__从隐喻转换模式角度对比译文.pdf
- ABC汽车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的分析.pdf
- ADCM电梯速度控制系统分析.pdf
- Amplatzer堵闭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和外科手术的对比的分析.pdf
- ASON分析与信令协议在ASON的应用.pdf
- A管理顾问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的分析.pdf
- A银行(中国的)ATM项目的战略和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