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荀子引诗论诗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陳麗桂先生 荀子引 詩《 》論 詩《 》研究 ──兼論孔 、孟 、荀引 詩《 》論 詩《 》異同 研究生 :陳芳儀 撰 中華民國 100 年 6月 目 錄 摘要 1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二章 先秦 詩《 》的流傳與儒者用 詩《 》的風氣 10 第一節 從 詩「 」到 詩《 》 10 第二節 詩《 》的流傳與先秦儒者引 詩《 》 18 第三章 孔孟引 詩《 》與論 詩《 》 30 第一節 孔子引 詩《 》與論 詩《 》 30 第二節 孟子引 詩《 》與論 詩《 》 51 第四章 荀子引 詩《 》、論 詩《 》析論 71 第 一節 荀子引 詩《 》 71 第二節 荀子論 詩《 》 91 第三節 荀子引 詩《 》、論 詩《 》與孔孟之異同 105 第五章 結論 120 附 錄 124 一 、孔孟荀引 詩《 》一覽表 124 二 、相關 詩《 》篇出現頻率一覽表 132 三 、孔孟荀論 詩《 》一覽表 141 參考資料 148 摘 要 本論文共計五章 ,首章說明研究之動機 、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說明先秦時期 《詩 》的成書與流傳 ,以了解當時 《詩 》的流行狀況 。其次針對先秦儒者用 《詩 》 的普遍風氣進行討論 ,可窺見荀子大量引 《詩 》、論 《詩 》受時代背景影響頗深 。 第三章分別討論孔子與孟子引 《詩 》、論 《詩 》之現象 。從 《論語 》、《左傳 》、《禮 記 》所載 ,可以看出孔子引 《詩 》、論 《詩 》「歸於禮 」的趨向 ,所重視的是 《詩 》 在修身處世上的效用 。孟子不管是引 《詩 》還是論 《詩 》,都有歸於 「史 」的傾 向 ,與他尊崇先古 、企慕聖賢的學術特色是一致的 。荀子引 《詩 》居先秦諸子之 冠 ,本論文的第三章的前兩節分別對荀子引 《詩 》、論 《詩 》的現象及內在精神 進行討論 。作為一個客觀的經驗論者 ,荀子大量引 《詩 》以證禮義師法之教 、仁 人君子之德 ,與政治致用之道 ,且多引 〈雅 〉、〈頌 〉,藉此推闡 《詩 》的政教功 能 ,與其 「隆禮義 」的思想內涵核心價值結合度極高 。荀子論 《詩 》主要將 《詩 》 視為 「道 」之載體 ,「禮義 」才是 《詩 》所真正承載者 ,且以 「經 」稱 《詩 》,這 一點對 《詩 》的經典化影響頗大 。第四章第三節則比較荀子與孔 、孟在引 《詩 》、 論 《詩 》上的異同 ,透過此節之討論 ,可以發現孔 、孟 、荀在引 《詩 》、論 《詩 》 時 ,均認同 《詩 》之合 「禮 」性 、「貴中和 」的價值觀與 「言志 」之本質 ,且均 有重實用而輕審美的取向 。至於相異處 ,則來自於孔 、孟 、荀所處時代背景及其 所關注焦點的不同 。從本文的研究中 ,可以看出先秦時期儒家 《

文档评论(0)

mw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