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课时作业:第6课 六国年表 Word版含答案.docVIP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课时作业:第6课 六国年表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课时作业:第6课 六国年表 Word版含答案.doc

第6课 六国年表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  后:然后 B.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 尊:尊崇 C.传曰“法后王” 传:传世的典籍 D.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端:头绪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B.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C.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D.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 因:根据,凭借 B.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以:因为 C.禹兴于西羌 于:在 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 而:连词,表转折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者牵于所闻 B.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C.而史记独藏周室 D.威重于诸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侯晏然弗讨 晏然:安然 B.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相:帮助 C.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 擅:独揽 D.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宾:同“摈”,排斥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禹兴于西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田和亦灭齐而有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或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何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