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训练7 古代诗歌阅读(一)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②吹:通“炊”。
(1)本诗颈联“直”“弯”二字,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直”“圆”二字,在营造意境上,作用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论诗,“作诗要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简要赏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与景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本诗中的“直”“弯”和王维诗中的“直”“圆”描写的分别是什么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本诗主要突出皖南景色林深溪秀的特点;而王维的诗是一首边塞诗,主要突出了塞外风景的苍凉雄浑。(2)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情与景会”,所以要重点分析诗人选取了什么样的意象,描绘了什么图景,而这样的图景又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从诗歌中的景物不难看出景是美景,而情也是乐情。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
答案(1)范诗借“直”“弯”二字勾画出皖南风景林深溪秀的特点,而王诗以“直”“圆”二字突出了塞外风景的苍凉雄浑。
(2)诗人把主观情思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诗歌选取轻雾、重山、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黎明朦胧宁静而又生动活泼的山村美景图,寄寓了诗人晨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开头两句“破小寒”“散疲顽”,写得很细致、真切。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紧张的劳作之余,能有机会到郊野散散步,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第二联写在山路上遇到的情景:马在漫卷的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道轻纱似的帷幔;那从轻雾中闪出的重重叠叠的山,仿佛是从帷幔中放出,一座,一座,千姿百态从身边闪过,写出了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验。第三联写在村落看到的景物: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上笔直地升起,绿绸似的溪水从小桥下弯弯地流过。最后一联,写耳边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像是在欢迎“我”这个客人;这鸟声对于行人,似有情,又似无意,妙处正在这“有情无思”之间。人把自己的感情,推移到鸟儿身上。全诗节奏轻快,情绪乐观。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元好问注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如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作。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首联从听觉和触觉的角度(如答“用拟声词、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淅淅、凉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做了有力的铺垫(烘托)。
(2)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
诗歌鉴赏 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念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首联写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落,就像是传来了沙沙的雨声;空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清霜。这是从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写,写秋风淅淅、凉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做了铺垫。接下来写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内,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诗人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又似孤栖寒枝的鹊,怀乡之梦屡屡被惊。此处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出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厚浓重。石岭关头的小路,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诗人的双眼顿时闪烁出喜悦的光芒。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对 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2 政治生活 第4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2 政治生活 第4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必修3 文化生活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三讲 识设误方式,定解题方略课时训练3.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二讲 分析综合.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二讲 分析综合练2.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讲 正确使用熟语a.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讲 正确使用熟语b.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七讲 图文转换.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a.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b.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五讲 句式与修辞-1.DOC.doc
- 2016高考语文大一轮全程复习构想:第七章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讲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a.DOC.doc
最近下载
- Unit 1 I love sports Part 1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血压指南最新版2025完整版原文.docx VIP
- 四川开放大学《演讲与口才》终结性考核-95分.doc VIP
- HACCP过敏原控制程序.pdf VIP
- 浙江省温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初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QBT 2623.4-2003 肥皂试验方法 肥皂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烘箱法.docx VIP
- 地理信息安全在线培训考试题目完整版答案.docx
- 新代说明书.doc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工艺.pdf VIP
-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