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1.1 百家争鸣同步练习2.docVIP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1.1 百家争鸣同步练习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1.1 百家争鸣同步练习2.doc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2 一.单项选择题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 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A、李悝 B、吴起 C、申不亥 D、韩非 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A、《诗》 B、《春秋》C、《书》D、《尚书》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重农抑商”政策是主要的目的是 D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 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 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商君书·更法》 回答: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示:所列举的材料只是提供线索,在理解材料中的观点的同时,还要结合所掌握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据《论衡·本性篇》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长。如此,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子》一篇。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之徒,亦论情性,与世之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世硕,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都是孔子的养子。 ——转引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家思想史》第一章 材料二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g 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