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和山根结构的制约.pdf

大别造山带碰撞后花岗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对去山根过程和山根结构的制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 要 征:()较低的 , , 和 比值;()在相同 时具 1 (La/Yb)N (Dy/Yb)N Sr/CaO Sr/Y 2 SiO2 有较低的Al O ,Na O ,和La ,Sr 含量;(3 )在相同MgO 情况下,具有比普通地 2 3 2 幔玄武质岩浆序列更高的 MgO/FeOt ,Ni 含量和 Ni/Co 。这些特征只能用高镁埃达 克质岩来自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熔体/地幔反应解释。在熔体/地幔反应过 程中,主要生成斜方辉石,熔体体积增加,可分别解释特征(1)和(2 )。熔体/地 幔反应时的固相为富集斜方辉石, 无石榴石的矿物组合,它具有比地幔部分熔融时 残留相以橄榄石为主的矿物组合更低的 Kd (MgO, bulk) 和更高的 DNi (bulk) 和 DNi/DCo (bulk) ,可解释特征(3 )。 3. 高镁埃达克质岩在大别造山带的时空分布及对去山根作用启动机制的启示 年代学研究表明虽然大别造山带山根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生低镁埃达克 质岩)发生时间在 143~130 Ma,但是高镁埃达克质岩年龄集中在131-130 Ma,说 明去山根作用直到 131~130 Ma 时才发生。低镁埃达克质岩在大别造山带各个构造 单元均有分布,说明在早白垩世以前,加厚山根下地壳在大别造山带普遍存在。但 是高镁埃达克质岩似乎只分布在大别造山带的东-南缘,靠近郯庐断裂。这与低镁 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显著不同,说明郯庐断裂可能在诱发大别造山带去山根过程方面 起到关键作用。Nb-Pb 同位素显示大别山南侧的埃达克质岩浆可能与同时代长江断 裂活动有关。 本文指出大别山埃达克质岩和碰撞后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东大别山和北部的北 淮阳带和北大别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郯庐断裂演化历史,以及本实验室先期的 模拟实验,提出在早白垩世大规模左行走滑可以导致大别造山带沿三叠纪碰撞缝合 线拉分引张,从而导致了造山带山根加厚下地壳的初始熔融。随后在 131-130 Ma 左右,随着沿着断裂带区域从压扭性环境向引张性环境转变,导致大别造山带东缘 沿郯庐断裂带的一些榴辉岩碎块的拆沉(delamination and foundering )。 4. Sr-Nd-Pb 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山根组成和增厚机制的制约 87 86 206 204 大别山普通花岗岩类的 Sr/ Sr (i), εNd (t) 和 Pb/ Pb (i) 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0.7062 ~ 0.7105 (除一个Rb/Sr ,87Sr/8 6Sr (i)为0.6993 的样品外) ,-25.5 ~ -12.7,和 15.51 ~ 16.85; 低镁埃达克质岩的 Sr-Nd-Pb 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 0.7055 ~ 0.7087 ,-27.8 ~ -13.8 和 15.69 ~ 17.16。除普通花岗岩类具有略高的 87Sr/86Sr (i) II 摘 要 外,普通花岗岩,低镁埃达克质岩和高镁埃达克质岩的 , 和 同位素组成 Sr Nd Pb 基本类似,具有低Sr 和Pb 同位素初始比值和低 (t) 。大别花岗岩类与华北HSG Nd 的同位素对比表明,华南陆块下地壳较华北陆块下地壳具有较高的 Th/U ,因而在 206 204 208 204 相同 Pb/ Pb 时,具有较高的 Pb/ Pb 。这

文档评论(0)

zz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