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ppt

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时间上来看,是19世纪中后期,而这一时间,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的开展,都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 也就是说,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所导致的。 2.(2010·徐州学业水平检测)某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反映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实的专著,经专家鉴定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后,包括西装在内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B.到20世纪上半叶,西装完全取代长袍马褂成为当时流行服饰 C.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不少达官贵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D.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C、D三项都是符合当时史实的。到20世纪上半叶,长袍马褂仍然是流行服饰,西装完全取代长袍马褂是错误的。 3.(2010·扬州高一检测)旗袍即是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面料考究剪裁得体 B.适合中国女性穿着 C.晚清政府大力推行 D.是文明与新潮的象征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作为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旗袍,当然成为文明与新潮的象征。 4.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具有吸引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排除法,吃西餐显然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特权,A项错误;西餐代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能说比中餐更具有吸引力。 5.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日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夷”是清朝时期对洋人的蔑称,因此选A项。 6.(2010·广州高一检测)《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陈志愿于父母”“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可以体现出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7.(2010·盐城学业水平检测)“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这首《竹枝词》所描述的情景开始于(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子可以受教育、剪辫、放足现象,这是民国成立后开展的活动。所以应是20世纪初。 8.(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各项中不是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是( ) A.跪拜 B.请安 C.拱手 D.握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等一系列废除封建思想的措施,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9.(2010·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缠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