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有的人导学案 苏教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有的人导学案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有 的 人 1.查找资料,要求能理解鲁迅的为人和精神。 2.能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3.理解文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 闻一多 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代表作《 烙印 》《罪恶的手》。他的早期诗作有《 老马 》《老哥哥》《春鸟》。? 2.给加点字注音。 臧克家(zāng)  不朽 (xiǔ)  摔垮(shuāi)(kuǎ) 拓展:辨析下列形近字,并注音组词。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朽:流传不磨灭。? 抬举:看中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诗句出自鲁迅的《自嘲》一诗。? (2)“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的意境。? 5.自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问题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示例:诗中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诗中化用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野草》序言为人所共知,所以也就不言而喻了。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示例: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鲁迅,也热情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问题二: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第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示例: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指躯体的死亡。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诗歌2、3、4节与5、6、7节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示例:互相照应。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本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示例:(1)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作手法。本诗用对比赞颂他,非常符合斗争的现实,同时亦有较强的生活真实感。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每一小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 (2)反复:运用反复的手法,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加深读者的印象。这首诗中有词语反复,如“有的人”在第一节至第四节中紧接反复;有句子反复,如“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在第四和第七节中间隔反复。这首诗运用反复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拓展:2010年5月6日,济南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冯思广和飞行中队长张德山驾驶某型飞机训练时,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壮士一去不复返,鹰击长空滑九天;忠魂永驻壮民心,虽死犹生美名传。”新华网一名网友所作的诗歌《痛悼冯思广》,广为传诵。 你认为冯思广能受到人们爱戴的原因有哪些?你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冯思广烈士的先进事迹昭示我们:服务人民、忠于人民,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衡量一名真正合格军人的重要标准。   问题三: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1.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如何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示例: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soen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