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野狗牙根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学和ISSR标记的研究.pdfVIP

安徽野狗牙根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学和ISSR标记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属禾本科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 )虎尾草族 (Chlorideae ),是世界广布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在华南、华中、 西南、西北、华北都有分布。本实验以采集安徽省内五大自然地理区域的 150 份野生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研究材料,采用形态学和 ISSR 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 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对 150 份供试狗牙根材料的 10 个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狗牙根 外部形态特征存在很大变异,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 17.779%~36.004%,其不同营 养器官形态学变异排序为:匍匐枝叶长(36.004% )>直立枝高(35.827% )>直立 枝节间长(35.087% )>直立枝叶长(34.288% )>匍匐枝节间长(34.008% )>直立 枝节间直径(27.760%) >草层高度(26.962% )>匍匐枝节间直径(22.256% )>匍匐 枝叶宽(19.280%)>直立枝叶宽(17.779%)。从不同地理来源看,从皖南山区、大 别山区、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到皖北,狗牙根的草层高度增加,叶片显著变长变宽, 节间变长。 2 、狗牙根营养器官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表现为植株越高,叶片越长、越宽,节间 越长,茎干越粗;反之,株高越矮,叶片越短、越窄,节间越短,越细。 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份贡献率达到 55.01%,第二主成份贡献率为 14.03%, 前两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到 69.04% 。第一主成份含直立枝叶长、匍匐枝叶长、直 立枝节间长度、匍匐枝节间长度以及直立枝株高、草层高度,这些指标均与长度相关, 即可将狗牙根的枝条、叶片即整株的长度作为第一主成份。第二主成份在直立枝节间 直径、匍匐枝节间直径、匍匐茎叶宽、直立枝叶宽载荷较大,所以第二主成份均与宽 度相关。因此,对野生狗牙根外部营养形态特征进行区分时可以首先考虑植株营养器 官长度和宽度。 4 、通过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 6.5 处可将 150 份狗牙根分为五大类,分别为高大长 叶型、粗高型、中间型、中细型和矮细型。初步掌握了各类型狗牙根在五大自然区域 的分布情况:矮细型狗牙根主要集中在沿江平原和大别山区;中细型的分布主要集中 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中间型的在安徽分布较广,但主要在皖南山区较为集中;粗 高型的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和江淮丘陵;高大长叶型主要分布皖北。 5、采用ISSR 标记对 150 份野生狗牙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结果表明,8 个引 物共扩增出 243 条带,多态性条带为 227 条,多态性比例为 93.42%,平均每条引物 扩增出 30.38 条带。 6、POPGENE 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居群中,多态位点比率(PPL )变化范围为 43.21%~ 68.72%,平均为 53.41%;Neis 遗传多样性(H)为 0.1010~0.1471, Shannons 遗传多样 性(I )范围 0.1616~0.2411 。整体大的群体水平,PPL=93.42%,Neis 遗传多样性为 0.1774,Shannons 信息指数为 0.2961 。对遗传结构进行研究,Gst=0.2723,即居群间 的遗传分化比例为27.23% ,居群内的遗传分化比例为 62.77%,即遗传分化主要存在 于群体内。Nm=1.3362 ,表明狗牙根群体间基因交流弱,促进了群体分化。 I 7、对居群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的分析表明,5 个野生狗牙根居群关系较为接近, 这与狗牙根的地理分布情况较为一致。采用 UPGMA 将群体聚为 3 类,聚类分析表明,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群体间的地理距离关系有不一致性,表现在黄山和蚌埠两个环境 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野生狗牙根群体间遗传关系却较密切。这表明野生狗牙根居群 的遗传差异性受环境条件的异质性影响较小,主要还是受遗传物质的影响。 8、采用 NTSYS –pc2.10 软件计算出遗传相似系数 GS 范围为 0.5802~0.9835,在 GS=0.76 处,将材料分为 3 类,整体上呈现出同一地区狗牙根绝大多数都聚为一类, 不同地区的狗牙根也可以聚在一起。其中黄山地区的狗牙根种质体现最为明显,在居 群分类中其与蚌埠地区狗牙根归为一类,这又表现在整体聚类的Ⅱ类中。在Ⅲ类中也 包含部分黄山地区狗牙根,表明安徽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地理界限不是很明显。 9、形态学和ISSR 标记的聚类结果并不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