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英文缩写词表
摘 要
anthracls)是可形成芽胞的革兰式阳性
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需氧菌,可导致炭疽疾病。炭疽是草食动物的一种主要疾病,人类接触
土壤中、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芽胞可以导致感染。芽胞可以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和皮肤接触感染人类,以皮肤型炭疽最常见。由于炭疽芽胞在环
境中的抵抗力极强,有可能为生物恐怖分子所利用而造成社会动荡。2001
年美国出现的炭疽杆菌芽胞生物恐怖事件也说明了该菌芽胞的威胁性。
无论是生物战的使用,还是作为生物恐怖手段,快速检验和鉴定炭疽芽
胞杆菌是最关键的。最近发展迅速的生物高新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为
炭疸芽胞杆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敏感、经济、自动化
的方法。
本研究以炭疽芽胞杆菌的毒素质粒pXOl和荚膜质粒pX02为原材料,
根据6enBank中两个质粒的特异性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并扩增了质
cya和pX02上的特异性基因CapB。
粒DXOI上的特异性基因pagA、Ief
分别以炭疽芽胞杆菌的毒素质粒pXOl和荚膜质粒pX02以及其上的特异
性基因为原材料,使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质粒pX01和pX02及特
异性基因,酶切片段经TaqDNA聚合酶72℃补平加A,并与T载体连接,
后转化感受态细胞。一次PCR初步鉴定并筛选出炭疽芽胞杆菌DNA片段
的阳性克隆。采用牙签插胶的方法回收一次PCR产物并以此为模板进行
二次PCR扩增,以减少探针所包括冗余的T载体序列,制备纯净的炭疽
芽胞杆菌基因芯片探针。实验中共收集了294个阳性克隆探针,并打印
在经过氨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成炭疽芽胞杆菌DNA芯片。
此外,根据炭疽芽胞杆菌毒素质粒pX01和荚膜质粒pX02的基因序
列信息,并按照寡核苷酸探针设计原则设计了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60met
寡核苷酸特异性探针,并使用DMSO作为点样液,将20条60mer特异性
寡核苷酸探针打印在经过多聚赖氨酸包被的DAKO硅烷化玻片上,制成检
测炭疽芽胞杆菌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
分别提取苏云金(Bacillus
制性显示技术标记细菌、正常人血液总DNA及炭疽芽胞杆菌的两个质粒
DNA并与炭疽芽胞杆菌DNA芯片进行了杂交反应,扫描并分析各探针的
荧光强度。实验中对所制备的DNA芯片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实验条件做
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显示: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检验出炭疽质粒
的DNA序列成分。采用限制性显示标记技术进行样品的标记,可提高芯
片杂交信号:在荧光标记后的样品内加入EDTA,也是一种提高芯片信噪
比的方法;此外,在高严谨性的条件下(高温,低盐离子浓度、短时间)
杂交可提高芯片检测的特异性。
关键诃:炭疽芽胞杆菌;基因芯片;寡核苷酸芯片:毒素质粒pX01:荚
膜质粒pX02
4
ABSTRACT
the
Anthraxisabaeterialdiseasecaused
by spore—ferming
is
Bacillus bacterium.It
apthracYaGram—positive,rod—shaped
anthrax
a andhumanscancontract
diseaseofherbivotes
primarilY
from animalsorfrom
or infected
directly
indirectl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