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岳麓版选修1.docVIP

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岳麓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因为平王东迁后都城一直在洛邑,并非迁都频繁,故②错误,排除所有含②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2.春秋时期,齐国进行赋税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解析:选A。首先明确“相地而衰征”的内容: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它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其次逐个分析备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答案为A。 3.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解析:选C。主要考查识记的能力。李悝制定的《法经》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4.(2012·长沙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①②③④⑤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选D。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材料2:有(yǎn,云光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一个什么特点? (2)材料2与材料l相比,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解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为背景,以土地制度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1)问时,应注意材料1中的关键词“王土”“王臣”。回答第(2)问时,应把握材料2中的关键词是“私”。 答案:(1)材料1反映的是井田制。特点:一切土地归周王私有。 (2)材料2与材料1相比,反映了公田之外出现了私田。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春秋后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大小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私田。 一、选择题 1.(2012·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调研)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周王,而且从材料看,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现象。 2.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口号的实质是(  ) A.抑制少数民族对周朝的进攻 B.加强和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借周天子之名壮大齐国势力 解析:选D。诸侯争霸的目的就是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确立自身的霸主地位。“尊王”只是借口,“攘夷”是表面现象,削弱诸侯国势力或使诸侯国听命于自己的本意在于壮大自身的实力。 3.(2012·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二月考)“是故夜寝蚤(早)起,文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描述的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  ) A.“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B.“初税亩”的实行 C.“尽地力”农业政策的推行 D.李悝变法的推动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的是齐国的赋税改革,B项则是鲁国的赋税改革,而C、D两项是魏国的改革,故选A。 4.战国时李悝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当时接受这一变法主张的是哪一位统治者(  ) A.齐桓公 B.魏文侯 C.楚庄王 D.秦孝公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魏文侯接受了李悝的治国主张,在位期间任用了大批地位低微而有才能的人。 5.下列符合李悝变法主张和措施的是(  ) ①选贤任能,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 ②“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 ③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 ④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选C。李悝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三方面,除此之外,魏文侯还任用吴起进行了军事改革,即④。李悝变法和吴起改革共同构成魏文侯变法的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qeya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