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眼病39例CT诊断分析(审稿后修改版).docVIP

Graves眼病39例CT诊断分析(审稿后修改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raves眼病39例CT诊断分析(审稿后修改版).doc

Graves眼病39例CT诊断分析 黎良山,王省白,陆黎明,冯捷,徐中华,周卫军,周冰,王军燕 【关键词】Graves眼病;突眼;眼外肌;CT诊断 Graves眼病又被称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内分泌性眼病、自身免疫性眼眶疾病等[ 1],多见于中年女性。眼部CT扫描是早期诊断Graves眼病的检查手段之一,为了增加对本病CT影像特征的认识,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39例Graves眼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总结其CT影像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Graves眼病CT影像资料39例78眼,男11例,女28例,年龄15~69岁,平均为42岁, 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病史者,有典型Graves眼病特征,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Graves病。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机为GE Light Speed Plus四螺旋①眼外肌增粗是其显著特征,往往是双眼多条眼外肌增粗。特点是:以中后1/3处为中心的肌腹梭形增粗,前1/3大多未见累及,一般眼球附着点的肌腱不增粗,部分眼外肌密度欠均匀,局部CT值减低,增粗的眼外肌轮廓清楚,边缘光整。本组眼外肌增粗的几率由大到小依次是: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外直肌,这与大多文献眼外肌增粗的累及次序相符合。②眶尖情况:多条受累眼外肌同时汇集于眶尖密度增高。眼外肌增粗显著的病例由于眼外肌眶尖段及总肌腱受累增粗导致眶尖间隙明显变窄,眼上静脉受压回流受阻而增粗,视神经受压。③眼眶骨壁情况:部分病例由于内直肌显著增粗压迫筛骨纸板而使其变形、骨质吸收、变薄,内凹呈“雪碧瓶样”改变。④眼球突出程度与眼外肌增粗的程度和数量有关。II度突眼病例均为多条眼外肌显著增粗,I度突眼病例为一条及以上的眼外肌不同程度的增粗,无明显眼球突出的病例可有眼外肌的轻度增粗。⑤眼环光整清晰、眼球壁不增厚,也是Graves眼病有别于其它突眼的疾病。⑥视神经不增粗或显著突眼病例视神经向前拉伸而变细长,部分病例于眶尖段受推移迂曲。⑦偶有病例泪腺受累、增厚。 而有报道[ 5]Graves眼病可有眼眶内脂肪增加,甚至部分病例单独由于眶内脂肪增加而无眼外肌增粗导致的突眼。本组病例肉眼目测未见明显眶内脂肪增加,而定量测量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所观察的病例肌锥外间隙脂肪未见明显增加。本人认为Graves眼病突眼的原因之一是眶内脂肪增加有待商榷。 3.2 鉴别诊断 ①炎性假瘤:眼外肌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其边缘光整,以上直肌及内直肌最易受累;眼球壁增厚,边缘不光整;视神经可被病变包绕、增粗,边缘模糊;眶内低密度脂肪被软组织密度影取代;泪腺增大。②动静脉瘘(主要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窦扩大,波动性眼球突出并有血管杂音,一般容易鉴别。③转移瘤:一般有病史可资鉴别,突眼和眼外肌增粗CT征象与Graves眼病不同,其眼外肌呈结节状肥厚,进展明显,可有骨质破坏。④其它眼外肌增粗的病变及肿瘤病变导致的突眼,可以根据不同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总之,眼眶CT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可以得到直观、立体、全面、精细的眶内解剖结构,能清晰地观察到眼球、眼外肌及周围结构,予以精确测量,定量分析和判断眼外肌的厚度及眼球的位置,为Graves眼病的诊断、鉴别、临床疗效观察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附图: 图1 轴位:左眼内直肌以中后1/3处为中心梭形增粗,视神经迂曲,眶尖密度增高。 图2 轴位:右眼I度突出(左右眼突出差2mm)。 图3 轴位:双眼II度突出 图4 冠状位:左眼内外上下直肌增粗,眶尖眼外肌汇聚、密度增高。 图5 轴位骨窗:双侧眼内直肌增粗,筛骨纸板受压、吸收、变薄,内凹呈“雪碧瓶样”改变。 【参考文献】 [ 1]易湘龙.Graves病患者眼部临床表现及其伴眼球突出者血清FT3,FT4,TSH,TPOAb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10—1712. [ 2]张明,鱼博浪,王泽忠,等.正常国人眼外肌的CT研究[ 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11(33):772—774. [ 3]魏楠,孙丰源,赵红.眼球突出度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3):320—322. [4]彭娟,许雪亮.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 J]. 中南大学学报,2008,33(9):831—835. [ 5]邹新农.Graves病眼眶的CT研究[ J]. 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1):11—13.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嘉兴314000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