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雷公藤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田振.pdfVIP

中药雷公藤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田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雷公藤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田振.pdf

中药雷公藤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田 振 1,2,宋洪涛 1*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药学科,福建 福州 350025 ;2. 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 州 350108 ) 摘要 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但其药效物质基 础研究尚不完善,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缺乏。雷公藤的提取纯化工艺复杂,且不同制剂间的疗 效和毒性差别较大,有必要对其提取纯化工艺进行改进。 关键词 雷公藤;药效物质基础;有效部位;提取纯化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是我国传统的祛风湿中药,主产于 长江流域至西南及台湾省,与昆明山海棠(T. hypoglaucum Lév1. ex Hutch. )、 东北雷公藤(T. regeli Sprague et Takeda)同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具有 抗炎、免疫抑制、改变血液流变性等药理作用,与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的功效有关。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确切。但其对消化、血液、心血管和生殖等系 统具有严重毒性,其毒性在传统中药中排第3位[1,2] 。雷公藤是有毒中药,对其药 [3] 材、工艺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雷公藤临床安全有效的关键 。但上市雷公 藤制剂生产厂家众多,不同来源的制剂提取纯化工艺不同,导致不同原料提取物 的有效成分和毒性差别很大,给临床合理用药造成困难[4,5] 。本文结合雷公藤的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近年来雷公藤的提取纯化研究作一综述。 1 雷公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雷公藤化学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至今未得到完全、彻底研究。长期以来, 雷公藤多苷被认为是毒性较低、药效强的有效部位,迄今已从中分离出100多种 活性成分,但苷类化合物却较鲜见,因此,雷公藤多苷的提法有待正名。目前所 发现的雷公藤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二萜类、生物碱类和三萜类,其中很多成分既 是抗炎及1免疫抑制的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毒性大小依次为二萜类、生物 作者简介:田振,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药剂学, Email :tztasd@163.com 通讯作者 *宋洪涛(1968–),男,博士,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剂学和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 Email :sohoto@ 1 碱、三萜类[2,6] 。 雷公藤二萜类成分按结构分为环氧二萜,雷酚萜型二萜,雷酚内酯二萜,烷 型二萜及松香型二萜等。环氧二萜类成分具有相同的母核—环氧二萜内酯,是雷 公藤中研究最广泛的化学成分,其代表性成分是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10 ), 又称雷公藤内酯醇。T10具有显著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但易产生肝、肾、生 [7] 殖系统等毒性,对其单体及结构修饰物的研究较多,是新药创制的热点化合物 。 雷公藤氯内酯醇、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三醇、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等 成分的母核与雷公藤甲素相似(如图1),亦表现出相似的药理作用,但作用强弱 不同。如郑家润等[8]测定了雷公藤中分离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小鼠腹腔注射的 半数致死量(LD ),雷公藤甲素(T )、雷公藤氯内酯醇(T )、雷公藤内酯酮 50 10 4 (T )、雷公藤内酯二醇(T )、雷醇内酯(T )、16-羟基雷公藤甲素(L )的LD 7 8 9 2 50 值分别为0.85、1.34、5.09、0.69、2.89 、0.79mg/kg,雷公藤多苷(T Ⅱ)为133.3mg/kg, 对于抗炎的治疗指数(TI ),T 最大,其后依次为T 、T 、T 、T Ⅱ、T 、L 、 11 10 9 4 8 2 T ,而免疫抑制的TI,T 最大,其后依次为T Ⅱ、T 、L 、T 、T 、T 。 7 9 4 2 10 8 7 O O O O O O HO HO OH OH OH O O O O O O H H H O O O 雷公藤甲素(T ) 雷公藤乙素(T ) 雷公藤丙素 10 8 OH OH O O OH O O O OH O OH O O O O O O H H O O O 雷公藤内酯三醇 雷公藤内酯酮(T ) 雷醇内酯(T ) 7 9 Cl OH O O O O O OH HO OH OH OH O O O O O O H H O O O 雷公藤氯内酯醇(T ) 16-羟基雷公藤甲素(L ) 2-表雷公藤乙素 4 2 图 1 雷公藤中主要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2] 2 雷公藤中的许多生物碱成分也是抗炎及免疫抑制的有效成分。按结构分为倍 半萜生物碱,精眯类生物碱等,见图2 。倍半萜类生物碱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