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十三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ppt

新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课件 罗大华 第十三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 一、智能犯罪的定义 所谓智能犯罪,是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二、智能犯罪的类型 (一)通讯领域中的犯罪 1.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活动。 2.通过手机大量发送各种违法广告信息,如招嫖聚赌,贩卖考题或考试舞弊,销售制作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征婚以及各种走私物品等,这些售假贩私的广告信息,往往同时伴随着其他犯罪活动。 3.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便利结算方式,套取手机话费。 (二)计算机犯罪 1.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犯罪。 2.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 (三)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犯罪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生物和医学技术进行的犯罪行为也成为智能犯罪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如非法堕胎、非法人工繁殖、非法的克隆人实验、人体器官盗窃、违反道德的医学业实验、制造生化武器等。 三、智能犯罪的成因 (一)主体因素 1.高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2.能力与道德发展的不一致。 3.低投入与高收益的诱惑。 (二)主体外因素 1.科技的进步。 2.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 3.社会容忍性。 四、智能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一)动机特点 1.动机的多样化。 (1)物欲型动机。 (2)游戏型动机。 (3)报复型动机。 (4)信仰型动机。 2.动机冲突不明显 (二)认识特点 1.智力水平高。 2.思维偏执。 3.法律意识薄弱。 (三)情绪情感特点 1.情绪复杂。 2.缺乏道德感。 (四)意志特点 (五)性格特点 五、智能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一)行为的隐蔽性 1.犯罪侵害的直接目标多是无形的。 2.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与犯罪后果的出现地分离。 (二)行为的连续性 1.行为本身具有连续性。 2.犯罪心理的顽固性。 (三)后果的严重性 (四)手段的多样性 (五)手段的技能性 (六)手段的欺骗性 (七)行为主体的年轻化 (八)某些犯罪类型以共同作案为主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一、暴力犯罪概述 (一)概念 暴力犯罪,是指以强暴的力量实施刑法规定的应予制裁的行为。强暴的力量包括对人体实施侵害性行为,也包括以强暴力量相威胁(如实施犯罪行为时携带武器)。 (二)分类 1.根据犯罪侵害的对象,可以把暴力犯罪分为以人身为侵害对象的暴力犯罪和以财物为侵害对象的暴力犯罪。 2.根据暴力犯罪的危害程度,可以把暴力犯罪分为严重暴力犯罪和一般暴力犯罪。 3.根据暴力犯罪的组织性,可以将暴力犯罪分为个体暴力犯罪和群体暴力犯罪。 4.根据暴力犯罪侵害的客体,可以把暴力犯罪分为:①危害国家安全的暴力犯罪;②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③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④侵犯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权利的暴力犯罪;⑤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暴力犯罪;⑥妨害婚姻家庭的暴力犯罪。 5.根据暴力犯罪的心理准备性,可以分为预谋型的暴力犯罪和情境型的暴力犯罪。 二、暴力犯罪心理机制的主要理论 (一)暴力与攻击 (二)几种关于攻击行为的重要理论 1.本能论。 2.阿德勒的“追求优越”论。 3.“挫折—攻击”假说。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关于攻击性行为模式的获得。 (2)关于攻击性行为的激起。 (3)关于攻击行为的保持。 (4)攻击行为的自我调节。 三、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一)认知特点 1.思维方式简单。 2.歪曲的道德观、价值观。 (二)情绪情感特点 (三)意志特点 (四)性格特点 (五)动机特点 1.矛盾激化。 2.情感挫折。 3.物质需要。 4.不良的人际交往需要。 5.安全需要。 6.精神障碍。 四、暴力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一)主体多为青少年 (二)预谋性与情境性并重 (三)残忍性、疯狂性 (四)游戏性 * * 在线教务辅导网: 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 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 返回 返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压缩包课件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