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pptx
;;;广州概况;;;;轨道建设历程;;?市内线客流持续增长,一号线日均客流超过百万,客运强度高达5.44万人
次/Km;
?郊区线换乘客流居高不下,四号线换乘比例最高为84.1%;
?广佛客流交换比较频繁,平均运距11.43Km,占全长57.4%。;?最高客流断面为早高峰时一号线公园前~农讲所
区间,断面客流达到3.41万人次/小时。
?现状满载率较高的线路为三号线北延线和三号线, 按6人/m2计算,早高峰期间满载率均高于100%。;12 12;;?全网工作日全日客流主要集中于核心区(除老城),该区内客流占全网比 例高达65.3%,约171.4万人次/日。
?就组团而言,分布最大为核心区(除老城)内部的客流,比例高达17.5%, 其次为老城区与核心区的进出客流,分别为13.6%和14.9%。;;;?常规公交投入逐年增长,汽、电车保有量持续上升,由1999年5375辆, 上升至2011年11640辆,年均增长率6.7%;
?公交线路数与汽、电车保有量协调同步增长,至2011年,全市850条, 几乎是2000年全市公交线路数的2倍。;? 为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公交路权优 先的支持力度 ,在现有公交专用道 128.5公里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心城 区分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力度 ,在 2011年施划约70公里公交专用道,在
2012年6月底已经全部贯通,到2013 年计划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300公 里。
? 效果:公交车提速6.58%,早晚高峰 线路单程营运时间缩短6-8分钟,新 开高峰快线日载乘客超万人。;19 19;?广州市在公共交通系统票价优惠方面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 ,分别是月
票制和累积优惠制;常规21公里内1票制,以上与地铁一样分段计价。;?多层次常规公交线网逐步凸显:
?开行高峰快线有效缓解主干道高峰期乘车难问题;
?增加与轨道交通衔接的线路以及开行社区穿梭巴士强化公交、轨道交通与社区之
间的衔接;
?增加中小巴线路改善和提升城乡结合部及城郊地区的公交服务水平。
?公交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智能公交项目已完成63条线路的1424台车载设备的安装工作;
?建成1个总监控调度中心和5个分监控调度中心;
?完成200块中途站电子站牌、110块总站电子站牌。;?常规公交客运量基本维持上升的趋势,从1999年日均369万人次/日, 增长至2011年693万人次/日,年均增长5.4%;
?线路数的调整,以及轨道交通影响,常规公交客运量存在一定波动。;?市区内公交客流主要集中在几条 主要走廊上:东风路、中山大道 解放路、广州大道和新港路;;?近10年来,出租车运力变化不大,仅从1.5万辆,上升至约2万辆,年 均增长1.9%。
?随着居民出行收入的增长,出租车客运量增长迅猛,周转率提高,空 驶率降低。2011年日均客运量约227万人次/日。;? 公共交通整体运力偏低:
? 轨道交通配车数量少,车厢内过于拥挤,舒适性不及小汽车, 客观上影响了轨道交通的竞争力;
? 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的拥有量偏低,与世界公交都市存在较大 差距。;;? 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
? 主城区线路重叠严重,外围区线路不足。
? 常规公交未能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
? 中心片区城市用地范围内500米站点覆盖率已接近规范要求,外围区站 点覆盖率明显偏低。;;项目概况;;一种大容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常规公交的核心 与骨干,也是轨道交通的补充、延伸和过渡。;“封闭走廊+灵活线路”的系统模式。
该模式的本质是“发展高标准的公交专用道”,目标 是“实现常规公交的大运量、快速化”,即通过发展高标 准的公交专用道系统,将现有常规公交整合后进入专用道 行驶,实现公交的大运量、快速化,同时改善交通秩序, 减少公交车与社会车混行干扰,科学、合理地分配有限的 道路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路中式,其中在非站台区域为双向两车道;
站台区域为双向四车道(含2个停车道);? 数量:26对,即52座;36;;?车型:12米车、18米铰接车
?容量:75-90人/车(12米)、150-180人/车(18米)
?燃料:LPG(车用液化石油气)
?低地板:35cm
?智能化:GPS、乘客信息服务等;;;?车辆定位系统;
?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周界防范系统;
?路口信号优先系统。;42;;? BRT车辆安装有射频卡,安全门装有感应接收装置,由司机 控制,实现车辆与安全门的联动。;;46;;? 残疾人过街方式:
两侧人行道安装呼叫按钮,当警铃响时,站务人员确定情况后按 下交通信号灯,确保通行车辆停止后,放下踏板,协助残疾人通过专 用人行道,进入站台后,通过应急通道进入候车区。;;(一)线路运营组织
1.模式: 采用“封闭走廊、灵活线路”设置模式;2. “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