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理学:德华435笔记5.28.doc
序言:对通过司考的渴望,如同呼吸空气那般紧迫!相信自己一定行!
根据白斌讲课所做笔记,相关著作权归他所有,仅用于学习,汇编作品归本人所有
解题技巧:若无必要不看题干,实在不会法理三言,不定选项多半落单。
蒙题技巧:法理三言得分法:(1)第一言:世界是相对的世界:即:绝对判断一般是错误判断。即出现“只要……就;任何……;都是……;总是……”等等字眼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同理,出现“一定程度”、“不完全”、“之一”等相对性词汇,则往往是正确的。(2)世界是对立统一的世界:即,完全割裂或完全等同的判断,一般是错误判断。即出现“A就是B,A与B完全、A与B无关”等字眼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同理,A与B“既区别又联系”之类的说法,则必然是正确的。因此,其他诸如“兼顾、协调、循环”等词汇,往往是正确答案。既然万物之间都具有“对立统一性”,因此,在设计选项时,如果想让该选项错误,则必须表述的非常明确、甚至非常极端,因此,由此也衍生出一个规律:中性词汇不命题(3)第三言:世界是多维的世界:世界上一般不存在一因一果的关系。线性推理往往是错误选项;同时,出现“A,因此B”字眼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出现“A,但是B”的选项一般是正确的。观点:法律职业具有垄断性√
法的本体
知识点1:围绕着法的概念的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道德的立法是不是法:恶法亦法还是恶法非法?)点睛:实证分为分析与社会;非实证分为传统自然与第三条道路。2014未考
根据对此关系的不同认定,我们大致上可以概括出两种“法的概念”的立场:实证主义的和非实证主义或自然法的。
①、实证主义:a、法与道德分离,严格区分“法律实际上是什么”和“法律应当是什么”。b、以两个因素定义法的概念: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的代表是社会法学派 ;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的代表是分析主义法学,如奥斯丁、哈特、凯尔森等。实际验证 口诀:分析主义:分析权威
②、非实证主义:a、法与道德相互联接。b、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定义要素:传统自然法理论(古典法理论)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概念的唯一要素;现代的超越自然法与实证主义之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那些理论,如阿列克西,主张以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同时作为定义要素★★★★★(第三条道路属于非实证主义,并不必然排除社会实效要素和权威制定要素)。口诀:三三制 主要靠评价
口诀1:实证不评价,评价不实证 口诀2:实证不道德,道德不(非)实证。
知识点2:法与道德的关系在法思想史上的三个理论争点:
①是否存在本质上的联系:法在本质上是否包含道德的问题
两种解答:“恶法非法”(自然法学派)与“恶法亦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②内容上的联系:内容上的联系是否应有限度以及限度何在的问题:解读:近代以前法在内容上与道德重合性极高有时浑然一体;近现代的法在确认道德时大多注意二者重合的限度,倾向于只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法律标准与道德标准相对分离。只要绝对分离是错的。
□从浑然一体到法仅是最低限度道德的体现;
③功能上的联系:社会调整以何者为主的问题
□法在社会调控中从次要地位到首要地位。解读:传统社会以道德为主,现代社会法律为主。
【经典真题】“一般来说,近代以前的法在内容上与道德的重合程度极高,有时浑然一体。……近现代法在确认和体现道德时大多注意二者重合的限度,倾向于只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义务,注意明确法与道德的调整界限。”据此引文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0-1-91)
A.在历史上,法与道德之间要么是浑然一体的,要么是绝然分离的
B.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是可以转化的 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常回家看看《老年法》
C.古代立法者倾向于将法律标准和道德标准分开
D.近现代立法者均持“恶法亦法”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立场
一招制敌:①如无必要不看题干②要么。。要么一定是错的;即。。。又一般是对的。
知识点3:法与道德的区别:★★★★★规范内容:法律:既有权力又有义务;道德:只强调义务。
法 道 德 生成方式 建构性:人为形成的 只要是法一定是建构的,习惯非是建构的而习惯法是建构的,因为上升为习惯法需要国家认可的过程。 非建构性:自然演进生成 行为标准
★★★★★ 确定性:有特定表现形式,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a.道德一旦上升为法律一定是确定性b.法律依赖于语言,因此语言具有模糊性,法律具有模糊性,因此法律需要解释,只要有解释一定有价值判断。 模糊性:无特定具体的表现形式,笼统、原则,标准模糊,易生歧意 考点:易变性。如老人上公交叫男青年让座,但知道对方是孕妇后态度变化。 存在形态 一元性:法以一元化的形态存在,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 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