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化进程中的首批本土工程师(1894-1925年)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9卷第2期(2008年):117—133
TheChinese the and V01.29
JournalforHistoryofScienceTechnologyNo.2(2008)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化进程中的首批
本土工程师(1894m1925年)
方一兵 潜 伟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化始于19世纪末的汉阳铁厂以及之后的汉冶
萍公司。为了获得本土的技术能力,汉冶萍公司先后选送了约10名中国学生赴
英、德、美等西方国家学习冶金技术,从而产生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化的首批本
土工程师。这批工程师在中国从西方移植冶金技术的早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通过考察原始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汉冶萍公司派遣的留学生以及他
们的学习工作经历,并通过这样一个视角,深入探求中国近代钢铁工业是如何建
立的,以及中国对西方冶金技术的移植最早是怎样进行的。
关键词 冶金史 汉冶萍公司 本土工程师技术移植
中图分类号N092:阿一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41(2008)02.0117.17
尽管1890年建成的贵州清溪铁厂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开端,但它在仅仅投产数月
之后,便因缺少专门的技术经验等原因而过早地失败了…。几乎在清溪铁厂关闭的同
时,湖广总督张之洞①在汉水南岸开始建设汉阳铁厂。1894年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大冶铁
矿同时得到开发。1896年,为了解决汉阳铁厂的困境,盛宣怀②接手汉阳铁厂,铁厂由官
办改为官督商办,同时开发萍乡煤矿。1897年铁厂开始向京汉铁路供应钢轨。1904年京
汉铁路即将建成之际,盛宣怀决定对汉阳铁厂进行改扩建工程,1908年改造工程初见成
效,为再次筹集资金,盛氏决定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冶萍公司”),合并之后的汉冶萍公司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钢铁联
收稿日期:2007—10—7;修回日期:2008-04·08
作者简介:方一兵,女,1971年生,福建云霄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潜伟,1972年生.江西赣州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科学学与科技政策。
基金项目:纽约李氏基金
办芦汉铁路,是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的创办人。
汉阳铁厂,开发萍乡煤矿,创立汉冶萍公司。1896年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1907--1911年任邮传部大臣。
1896至1916年,他一直都是汉冶萍公司的掌管者。
万方数据
118 中国科技史杂志 29卷
合企业。可以说,汉冶萍公司实现了张之洞用自造之轨建设京汉铁路的理想,但在经历了
1908年后近10年短暂的黄金时期之后,汉阳铁厂于1925年停产,汉冶萍公司从此走向
衰落。
在兴起时期,为获得自己的技术能力,汉阳铁厂及其之后的汉冶萍公司出资派遣了一
批学生到英美等国学习钢铁冶金等相关专业,这批学生以及汉冶萍公司雇用的其他中国
留学生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中国第一代钢铁工程师。作为中国钢铁工业近代化
的直接参与者,这些早期本土工程师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正是中国近代对西方钢铁技术进
行移植的历史,因此应该在中国近代技术史和工业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汉冶萍公司作为经济史和工业史的典型案例受到关注。很
多学者通过它的失败来分析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种种因素,如费惟恺(Albea
工业化的传统特性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因素,或认为主要障碍来自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
本质和帝国主义的外部影响。而我们认为,对于那些历史的参与者来说,他们是不可能选
择社会条件的,因此在本研究中,无论是中国社会内部文化还是外部世界的种种不利因
素,都只是研究对象的前提条件。本文仅关注在此条件之下的历史进程,即中国近代钢铁
工业化进程中本土工程师的种种行为、经历和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