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的研制和奥美拉唑的手性色谱分离.pdf

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的研制和奥美拉唑的手性色谱分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在人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以及毒性上均存在显著差 异,往往只有某种对映体对疾病有效,而其它对映体则疗效低或无效,甚至有明 显的毒副作用。限于分离测定技术上的困难,许多手性药物均以消旋体形式上市。 药政部门也加强了对手性药物的管理。1996年FDA计划在2000年以后,具有手 性中心的药物必须以单一对映体形式上市。手性药物单一对映体的开发已显得非 常迫切。目前已开发了多种单一对映体物质的制各方法:手性源合成法、不对称 合成法、结晶拆分法、化学衍生拆分法、酶或微生物法、膜拆分法和手性色谱拆 分法等。手性色谱拆分法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手性分离方法,但目前研究侧重于手 性药物的分析与手性识别机理研究,大规模制备的应用研究还很少。本文选用全 世界单药年销售额最大的畅销药品….手性抗溃疡药物奥美拉唑作为研究对象,研 究手性药物色谱分离的一般规律。综合比较奥美拉唑的各种拆分方法,选用多糖 类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TPCC)涂敷型手性固定相色谱法拆分奥美拉唑。 本文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TPCC涂敷型手性柱的制备和奥美拉唑对映体 的色潜分离。手性柱的制备部分,首先通过加盐焙烧法制各大孔硅胶,扩孔条件 随后扩孔硅胶与3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干燥甲苯中回流24h制备了3.氨丙基硅 胶。TPCC则通过纤维素与过量异氰酸苯酯在loo℃的干燥毗啶中反应24h制得。 元素分析和红外波谱分析均表明纤维素糖单元上的羟基基本被完全取代。TPCC 溶于有机溶剂,并将涂敷担体(硅胶或氨丙基硅胶)分散于TPCC的溶液中,然后蒸 发有机溶剂即将TPCC涂敷于担体表面制得手性固定相。最后设计了一套匀浆法 装柱装置,用异丙醇作匀浆溶剂,匀浆浓度约10%,用正己烷/异丙醇(90/10,vⅣ) 作加压溶剂,在28~30MPa下装柱。用甲苯作溶质,异丙醇,正己烷(20/80)为流 动相,考察了其中一支基于氨丙基硅胶,用四氢呋哺涂敷的手性柱柱效。在流速 为O.5ml/min时,理论塔板数约为2300。 奥美拉哗对映体的色谱分离部分,首先采用乙醇/正己烷作流动相,用自制的 TPCC涂敷型固定相实现了对奥美拉唑的基线分离,拆分效果优于文献介绍的异 丙醇/正己烷体系,在降低了溶质的容量因子的同时,也提高了分离因予和分离度。 研究了流动相组成和流速、柱温等色谱操作条件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发现当极性 组分乙醇含量增加时,溶质容量因子和分离度均下降,但分离因子变化不大:当 流动相流速增加时,容量因子和分离因子均不变,但分离度降低。当柱温增加时, 容量因子和分离因子均下降,但分离度变化不大。研究了奥美拉唑两对映体在 拆分奥美拉唑,但我们发现基于不改性硅胶的固定相对奥美拉唑亦有较强的拆分 能力,尽管其拆分效果低于基于氨丙基硅胶的固定相的拆分效果,但使用不改性 硅胶作涂敷担体使得固定相的制备更为简单。随后考察了涂敷液和涂敷量等固定 相制备工艺对拆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氢呋喃的涂敷效果优于丙酮。容 量因子随涂敖量增加而增加,但分离度随涂敷量增加而降低。在试验条件下,涂 敷量以TPCC/担体=1/4(w/w)较合适。进一步,从制备色谱角度研究了流动相组成 和流速对生产强度和流动相蒸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强度随乙醇含量和流 动相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流动相蒸发能耗随流动相流速增加而增加,但随乙醇含 量的增加而减少。综合考虑分离度、生产能力和蒸发能耗,适合于制备色谱分离 的流动相体系为乙醇/己烷(80/20,V厂v)。用矩分析法研究了奥美拉唑两对映体在不 同生产条件下的流出曲线。应用一阶原点矩得到了平衡常数,应用二阶中心矩得 到总传质阻力,通过关联总传质阻力与流动相流速,将液膜传质阻力与内扩散阻 力从总传质阻力中分解开来,分别求出了奥美拉唑两对映体的内扩散系数:6.28 ×10-7cm2/s(S-奥美拉唑)和6.96x10。cm2/s(R-奥美拉唑)。最后用线性推动力 模型描述了奥美拉唑手性色谱分离过程。并通过模型研究了进样量和流动相流速 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指导奥美拉唑的制备色谱分离。 参照文献介绍的纤维素三苯甲酸酯微珠制备方法,制各了纤维素三苯基氨基 甲酸酯微珠,并探讨了微珠成粒机理。TPCC微珠粒径分布在10~20um,用浸泡 法发现微珠对奥美拉唑的有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有望取代涂敷型手性固定相,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固定相的载样量。 关键词:奥美拉唑色谱手性固定相流动相大孔硅胶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 模型矩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