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符号的中国——从《诺门罕的钢铁墓场》看村上春树中国观之内涵.pdfVIP

作为符号的中国——从《诺门罕的钢铁墓场》看村上春树中国观之内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为符号的中国——从《诺门罕的钢铁墓场》看村上春树中国观之内涵

寸1日洛;f太学学报㈣ 作为“符号的中国 ——从《诺门罕的钢铁墓场》看村上春树中国观之内涵+ 张小玲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lOO) 摘 要:本论文以村上春树的《诺门罕的钢铁墓场》为文本分析的依据,通过其与夏目漱石的《满韩处处》及村 上自己的《墨西哥大旅行》的对比,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及横向的空间维度,讨论其中国观的内涵,指出村上作品及其 思想中表现出的中国形象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征,这是和百年以前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以及日本近代以来的 意识形态影响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诺门罕的钢铁墓场》;《满韩处处》;《墨西哥大旅行》;中国观;村上春树;夏目漱石 中图分类号:Ii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2)06—0123—06 村上春树作为目前国际上炙手可热的El本作 1998年4月收入由新潮社出版的《边境·近境》一 家,其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书中,这本书中还包括了作者前往墨西哥、濑户内海 作为文学评论者,应该对这种喧嚣表象的背后所存 的无人岛、香川县的赞岐一带、横穿美国大陆以及在 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比如村上春树的中国观。 故乡神户一带等地的游记。同年5月,新潮社又出 村上春树在《开往中国的小船》、《天黑以后》、 版了《边境·近境》一书的照片版,收集了由松村映 《IQ84》等作品中对中国都有所涉及,虽然不乏有中三拍摄的村上在以上各地旅行时的照片。《诺门罕 日学者讨论过村上春树的中国观这一课题,但笔者 的钢铁墓场》一文作为村上春树唯一一次中国之旅 认为,这些论述由于缺乏比较的视角,所以并没有深 的见证,对于我们了解其中国观具有重要意义。此 入透彻地解析村上的中国观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论 书的中国大陆版在2011年8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 文就以村上的唯一一次中国之行的游记《诺门罕的 出版。但译者林少华在2007年第七期的《读书》杂 钢铁墓场》为文本分析的依据,通过其与夏目漱石的 志上就已经发表过《村上春树的中国之旅》一文,而 《满韩处处》及村上自己的《墨西哥大旅行》的对比, 此文正是中译本的译者序言。在此篇文章中,林少 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及横向的空间维度,讨论村上春 华主要介绍了村上春树诺门罕之行对于其撰写《奇 树作品及其思想中表现的作为“符号”的中国形象。 鸟形状录》第三部的重要意义,比如村上春树在旅行 1994年6月,村上春树在写作《奇鸟形状录》的之后写的第三部成为其“真正的转折点”,“如果说第 中途,受到《马可·波罗》杂志的邀请,前往中国和蒙 一部和第二部仍处于寻找和期待阶段,第三部则真 古边境的诺门罕,做了他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中国 正开始了战斗”,并援引美国的村上春树译者杰·鲁 之旅。这次旅行的起因是《奇鸟形状录》中涉及到 宾的话,认为“只有第三部可以说受益于他对这个自 1939年春夏之交由日军在靠近诺门罕的“满蒙”国学生时期就一直挥之不去的战场的实地勘 境线挑起的关东军与苏蒙联军的诺门罕战役,村上 其实是为了取材而开始了这场旅行。这次旅行的经 题中的确含有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政府的严厉批 历最初以《诺门罕的钢铁墓场》为题连续发表在 评,诺门罕之旅也对村上春树感性地认识那场战争 1994年9月至11月的《马可·波罗》杂志上,后在有所帮助。不过,笔者想指出的是,在《诺门罕的钢 *收稿日期:2012-05—18 “文学与日本的现代及后现代”(J10WD65) 作者简介:张小玲(1976一),女,安徽舒城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