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基复相材的制备及其微波衰减性能的研究.pdf

氮化铝基复相材的制备及其微波衰减性能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氮化铝基复相材的制备及其微波衰减性能的研究

直蛊工业太堂煌士坐位论文 ! 摘要 / \ Acoustic Wave) 独特的物理性质和电子学特性,在微电子、光电子和SAW(Surface 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人们在研究AIN.SiC系统中发现,由于二者在原 子尺寸、分子量、密度以及晶体结构上的相似性,一定条件下能形成AlN.SiC固溶 体。随着固溶体的形成,材料的烧结活性、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及功能特性均得到 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在刖N.SiC二元相图的指导下,寻找合成AIN—SiC 固溶体适宜的工艺路线,深入系统探讨地A1N.SiC固溶体的形成条件,从而实现利 用固溶体技术,优化改性AlN.SiC微波衰减材料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于拓宽A1N.SiC系统微波电子器件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碳化硅(SIC)为衰减剂,氮化铝(AIN)为基质,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高性能 AIN.SiC微波衰减材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而利用固溶体合成技术,通过工 艺参数的优化,制备具有理想微观结构的A1N.SiC固溶体陶瓷,以获得高性能微波 衰减材料是本课题的研究手段。因此,工艺路线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是形成 、 A1N.SiC固溶体的关键所在。户一矿一 / 本论文首先从物理学和材料学的观点,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波衰减材料的电磁 性能、热物理性能及微波衰减剂电磁参数的匹配与最佳化等理论,为微波衰减材料 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结合材料设计思想,对微波衰减材料进行了 组成设计、显微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路线的设计,以此指导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在合成AIN.SiC复合超细粉的研究中,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采用碳热还原 法、原位化学合成法、硅粉碳化法及元素固相反应法四种工艺路线合成AIN.SiC复 合粉末的热力学趋势,绘制了各反应系统的热力学平衡相图:以此为指导,系统地 研究了不同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对合成粉末物相成分、粒度及形貌的影响,结合 XRD分析和DTA.TGA分析,初步探讨了四种工艺路线的反应机理。 系统研究了四种工艺路线对形成A1N.SiC固溶体的影响。f结果表明,采用原位 \ 的主晶相由富Al相和富si相两种晶相组成,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通过扩散机制, 蜜枣王些奎堂堡圭茎堡鎏塞 鱼些堡萎墨塑垫塾些型垂垦基墼鎏壅蕉丝§邀ll曼 富A1相和富Si相逐渐相互融合,1900。C、3h时,形成了单相A1N—SiC均质固溶体, 化学组成为:Si3A14N4C3:而采用硅粉碳化法和碳热还原法,相同条件下得到的粉 末主晶相为AIN、SiC两相复合粉末,并没有得到A1N-SiC固溶体。本论文从固体 缺陷活化能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给予了合理地解释:原位化学反应法合成A1N—SiC复 合粉末时,反应过程中,A1N是在低温下形成的(800C~1400‘C),晶体发育不完 善,晶格缺陷较多,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有利于Si、c原子在A1N晶格中扩散、 迁移,从而较易形成A1N.SiC固溶体;而采用硅粉碳化法合成A1N-SiC复合粉末时, AlN是作为原料参与反应的,晶体发育完善、缺陷少,反应活性相对较低,不利于 Si、C原子在A1N晶格中扩散、迁移,因此采用该法不易形成AIN.SiC固溶体。 v影 , 本论蓟对原位化学合成法制备A1N—sic固溶体的形成机理作了深入探讨。(研究 / \ 、 表明:AIN.SiC固溶体的形成机理可以表述如下五个步骤: 1)反应温度在800℃~1400。C范围内,Al粉首先氮化为A1N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