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ppt
中国历史文选 单位:历史系 主讲人:曾超 二〇〇九年九月 第一章 早期史料与国别体类 第一节 概述 一、先秦史籍 《尚书》、《逸周书》、《春秋》、《左传》、《国语》、《竹书纪年》、《世本》、《山海经》、《穆天子传》、《周易》、《诗经》、《论语》、《孟子》、《吕氏春秋》等。 二、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2.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3.记言体 以言论记载为典型特征。 三、先秦史籍的特点 1.学在官府→私人修史 2.秉笔直书→春秋笔法 3.亦经亦文 四、先秦史籍的价值 1.保存丰富历史资料 2.形成史书编写体例 3.开创私人修史先河 4.直笔与曲笔修史 第二节 重要史料与史籍介绍 一、甲骨文与金文 〔一〕甲骨文 (4)记载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5)研究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知名学者 刘鹗--《铁云藏龟》 〔1903〕〔首部收录专著〕 孙诒让 —《契文举例》〔首部研究专著〕 罗振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1913,甲骨四堂〔雪堂〕 王国维-甲骨四堂〔观堂〕 郭沫若-甲骨四堂〔鼎堂〕 胡厚宣-甲骨学第五人 董作宾-甲骨四堂〔彦堂〕 唐兰、陈梦家、容庚 〔二〕金文 (1)名称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2)时代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内容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4)金文代表 (5)价值 金文不同于甲骨文,一是金文记事已无贞卜的色彩而是单纯的人事的记录,以反映当时的王臣庆赏、贵族纠纷、财产关系为主。二是金文记载比较详细具体。铭文中数十字以上到百来字的屡见不鲜,数百字的也有。这样的叙事规模保证了反映连续性行动的可能。最长的毛公鼎铭文达497字。 殷商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作为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在中国史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记事中多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或事件),初步具备了历史记载在记事方面的要求。第二,为后世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第三,甲骨文中所记对祖先的祭祀和金文中“子子孙孙永宝用”的观念,反映出进入文明时代后人们自觉的历史记载意识萌芽。 四、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 1.《尚书》 〔1〕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学著作 〔2〕《尚书》最早只称《书》,意思是上古的史书,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称“书经”。 〔3〕作者:孔子 传说孔子删《书》三千多篇为百篇,用来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4〕《今文尚书》 孔子删《书》百篇,经秦始皇、项羽烧书,已经不存了,西汉初期已不见。汉文帝时向民间搜集图书,秦朝的老博士伏胜,后称之为伏生(生是尊敬的意思),传写了二十八篇。伏胜当时九十多岁,有的说是口授的,有的说是藏在墙壁中拿出的。伏生所传《尚书》是用西汉当时文字写下的,所以称《今文尚书》,共28篇。 〔5〕《古文尚书》 “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汉书艺文志》)。所得《古文尚书》比伏胜所传《今文尚书》多出16篇,全用蝌蚪文(大篆)书写而称《古文尚书》。唐代失传。 〔6〕梅颐献书 东晋时梅颐献《古文尚书》,55篇,包括《今文尚书》28篇。该书被列为政府的官书,学界以梅氏所献《尚书》为准。南宋时朱熹等人怀疑梅氏所献古文部分为伪。清朝阎若璩用30年时间考证出梅氏所献《尚书》古文部分为伪,举其伪证128条,唯伏生28篇为真。但书虽伪,其中材料有真的。顾颉刚和刘起釪经详细研究,认为《今文尚书》完全真的(仅有个别字有变动)有13篇,基本真的(很多字句是战国以后改的)有12篇。最前面3篇《尧典》、《皋陶谟》、《禹贡》是战国时代人写的,所以《今文尚书》28篇,绝大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