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传感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pdf

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传感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传感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Classified Index: TP212.12 U.D.C: 621.3 Dissertation fo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POLYSILICON NANO THIN FILMS IN PIEZORESISTIVE SENSOR APPLICATIONS Candidate : Shi Changzhi Supervisor: Prof. Liu Xiaowei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Docto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 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Affiliation : School of Astronautics Date of Defence : Oct, 201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 要 摘 要 在压阻传感器方面,与单晶硅相比,多晶硅薄膜器件无需 p-n 结衬底隔离,可 实现高温工作;与绝缘体上单晶硅(SOI )相比,其具有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 优势。但是,普通多晶硅压阻传感器灵敏度偏低。研究结果表明,厚度 100nm 以 下的重掺硼多晶硅纳米薄膜(PNTF )具有较高的应变系数(GF≥34 )及低电阻及 GF 温度系数 (TCR 及 TCGF);而同等掺杂浓度普通多晶硅薄膜的 GF 仅为 20~25 , TCR 及 TCGF 高近一个数量级。因此,PNTF 在高温压阻传感器研制方面具有良好 的应用前景。 要实现 PNTF 在压阻传感器中的应用必须解决如下技术问题:在纳米尺寸下 其薄膜均一性差,电阻值随工艺条件变化的偏差大,严重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 而传统电阻修正法存在稳定性差或浪费芯片面积的缺点,因此必须提出适用于 PNTF 压阻传感器的电阻偏差精确修正方法;传统铝基接触电极与多晶硅的接触电 阻较大且扩散现象显著,易产生电迁移现象,热稳定性欠佳,严重影响器件性能, 因此必须研究低接触电阻、合金化深度受控、热稳定性好的多层欧姆接触工艺; PNTF 的超薄结构使其电学特性易受外界电荷、污染物及表面氧化的影响,必须对 其表面进行保护和钝化处理,而现有单层钝化膜的钝化效果欠佳,且传感器制作 工艺又决定钝化工艺温度不能过高,因此必须研究高钝化质量的低温钝化工艺。 为此,本文对 LPCVD 高掺硼 PNTF 的电阻偏差电学修正技术、欧姆接触技术及表 面钝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电阻偏差修正方面,针对硼杂质不存在分凝现象与现有杂质分凝模型存在 的矛盾,提出了基于填隙原子-空位对(IV 对)理论的晶界电流致再结晶模型及电 学修正的晶界热传导模型,将电学修正现象解释为大电流引起晶界级联式再结晶, 增大载流子迁移率从而降低薄膜电阻。基于所提出的模型,对不同薄膜参数样品 的电学修正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定量建立了阈值电流密度与薄膜参数的理论 关系,并用实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流电流逐次修 正法,并研究了电学修正对压阻、温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将修正精度 提高了 4 倍,且不会明显改变 PNTF 的压阻灵敏度及温度系数,适用于PNTF 压阻 传感器的阻值修正。 在欧姆接触方面,针对现有模型测试结构完好率低、测试精度差的问题,改 进了现有线性和圆点传输线模型(LTLM 和 CDTLM )测试结构,并考虑了金属 层电阻的影响,基于双半环电阻网络修正了现有 C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