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中医--失眠、打嗝、头痛穴位治疗》.ppt

《小谈中医--失眠、打嗝、头痛穴位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谈中医--失眠、打嗝、头痛穴位治疗》.ppt

中医学发展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经秦汉—清朝突破发展 近现代综合深化 历史巨著 《黄帝内经》(《灵枢》、《素问》) -黄帝 《难经》-扁鹊.战国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汉 《神农本草经》-秦汉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 理论基础 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具有哲学辩证原理。 脏象经络、气血、精气。 阴阳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 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经络腧穴 经络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 称为经脉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 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 经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腧穴:百会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太阳穴 等共720个穴位 中医良方 失眠:   方法:以中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按摩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30次,再沿眉按摩眉棱骨,太阳穴各30次 打嗝: 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 胃痛:   仰卧,指压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 晕车:   按压耳穴 (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 ),用手指的指尖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量由小到大 ,一侧穴位持续按压3~5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次按压或换另一侧耳朵上的穴位。按压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掐,以免皮肤破损,压住以后也不要揉搓。 牙痛:   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 (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 )。下齿牙痛,按压和谷穴,也叫虎口      指压时,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如此反复20次 头痛: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 祝大家健康!!! 小谈中医文化 ——失眠、打嗝、头痛穴位治疗 张帆 中医学内涵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 2.经络循行简图 谢 谢! * * Tel: +86 731 Fax: +86 731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华侨国际大厦22-24层 410015 22-24F,Chinese lnternational Building, Furong Road, Changsha, Hunan, China410015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