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5,数学必修4优化学案,优化学案语文必修一,数学必修2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数学必修1,物理必修一优化学案,必修一地理优化设计,优化方案必修一答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1.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解析:选D。A项能够;B项求得;C项通“德”,感激。 2.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解析:选A。B项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C项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D项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3.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     ②所欲与之聚之 ③民之归仁也 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⑤诸侯皆为之驱矣 ⑥今之欲王者 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 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解析:选C。①③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⑦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②⑤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⑥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指示代词,这,此。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2)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 二、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文意,补出有关的内容。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其中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刚好相反,它说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儿光明,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不同的报告,火神对第一支火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何尝不是火把,他们不断地在世界上寻找光明。 答案:示例:也许你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自己造成的? 6.请选择两个角度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赏析,不少于50字。 游寺耳记(节选) 贾平凹 逆清流上数十里,两岸青峰相挤,电杆平撑,似要随时作缝合状。再深入,梢林莽莽,野菊花开花落,云雾忽聚忽散,樵夫伐木,叮叮声如天降,遥闻寒暄,不知何语,但一团嗡嗡,此谷静之缘故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修辞手法角度,如“挤”字应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写山势高峻陡峭。电杆平撑如针似作缝合状,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可见电线即“线”了,想象奇特。 示例2:表现手法角度,如“开”“落”“聚”“散”明明是动景,却偏偏让人感受到山谷的幽静,妙用了反衬的手法。或者:“叮叮”“嗡嗡”声,可见其闹,但凸现出的仍是一个“静”字,以声衬静,不禁让人想起“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社稷(jì) 粢盛 (zī)  走圹(kuànɡ) 症结(zhènɡ) B.沟壑(hè) 仓廪(lǐn) 奚暇(xī) 狗彘(zhì) C.孝悌(tì) 庠序(xiánɡ) 忖度(cǔn) 不赡(shàn) D.驱爵(què) 囹圄 (yǔ) 碑帖(tiè) 所恶(wù) 解析:选A。A项“症结”中的“症”应

文档评论(0)

badjka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