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与洛阳“七老会”及“九老会”考论.doc
白居易与洛阳“七老会”及“九老会”考论
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宴集活动,参加者同为9人。春天宴集,因狄兼蕃、卢贞年未70,虽与会而不列为“老”,故应当称为“七老会”,编集《七老会诗》;夏天宴集,李元爽、如满加入,与会者均年过70,可称为“九老会”,未编集。古今学界对这两次宴集的人名、会名以及前会唱和集名等有很多误记。又,《七老会诗》以年齿为序,这种编集排序的方法在唐人唱和诗总集中较为罕见。其后,宋有“至道九老”等,日人南渊年名办尚齿会等,可见白居易洛阳宴集唱和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白居易;洛阳;“七老会”;“九老会”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2)01-0107-06
收稿日期:2011-03-08
作者简介:卢燕新(1967-),男,陕西柞水人,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唱和活动,宴集者均为9人,白居易诗文等记载较为简约,清汪立名编《白香山诗集》、《新唐书·白居易传》等典籍关于这两次宴集的记载均有较多的舛误错讹。当代学者顾学颉先生校点《白居易集》(下文简称顾《校》)、朱金城先生校笺《白居易集笺校》(下文简称朱《笺》)、谢思炜先生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下文简称谢《注》)、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下文简称《叙录》)等皆有研究,然仍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如“七老”与“九老”、《七老会诗》与《九老会诗》、“卢真”与“卢贞”等,均有待辨疑。又,白居易《七老会诗》以年齿为序编集,这种方法在唐人编撰唱和诗集中颇有特殊性。又,“九老会”对日本、宋以后文人均有一定的影响,拟考论。
白居易会昌五年三月宴集洛阳,其诗文记载简约。参顾《校》、朱《笺》、谢《注》卷37录白居易诗序曰:
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
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
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成
七言六韵以纪之,传好事者。诗曰: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
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
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嵬峨狂歌教婢
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
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
更应无。诗无题,诗后录参加宴集的9人的名氏:“前侍御史内供奉官范阳卢贞,年八十二……河南尹卢贞以年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据白居易序与诗,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本次宴集9人,其姓名书写是否有误?2.9人中有两人“虽与会而不及列”,那么本次宴集是否可称为“九老会”?3.“传好事者”、“四皓图”是否表明本次宴集9人被画图传世?4.本次集会宴饮唱和诗结集与否?如结集,集名是什么?
本次宴会9人中有卢姓二人,诸典籍书写二人人名多有误讹。如汪立名编《白香山诗集》(下文简称汪《编》)前《白文公年谱》“会昌五年”载:“……是会盖有两卢贞也。”顾《校》、朱《笺》、谢《注》、《唐诗纪事校笺》卷39、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6等均如此记载。而赵翼《瓯北诗话》卷4却曰:“……此未考香山集也。其自序《七老会》诗,谓‘……秘书监狄兼谟、河南尹卢真……’”如此等等,何者孰是?(“谟”本文考为“謩”,下文所引典籍,引文字形均遵照参引原貌。)
本次宴集人数、会名等,汪立名编《白香山诗集·补遗》卷下曰:“……秘书监狄兼暮、河南尹卢贞,以年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故又称九老会……”详察汪立名所记,既谓“年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则未足“九”之数,如此,又为什么能称为“九老会”?《新唐书》卷199《白居易传》载:“(白居易)尝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暮、卢贞宴集,皆高年不仕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新唐书》这段记载未见于《旧唐书·白居易传》。“皆年高不仕者”,《九老图》所绘是否这9个人?《新唐书·白居易传》等所载是否有误?王应麟《玉海》卷57“唐九老图”条曰:“《白居易传》称香山居士尝与胡杲……狄兼蕃、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仕,人慕之,绘为《九老图》。”《小学绀珠》卷6略同。显然,《新唐书》及王应麟均谓三月宴集9人即“九老”、《九老图》所写即本次宴饮之9人(《九老图》与“九老”,
会昌五年(845)春、夏,白居易在洛阳发起两次宴集活动,参加者同为9人。春天宴集,因狄兼蕃、卢贞年未70,虽与会而不列为“老”,故应当称为“七老会”,编集《七老会诗》;夏天宴集,李元爽、如满加入,与会者均年过70,可称为“九老会”,未编集。古今学界对这两次宴集的人名、会名以及前会唱和集名等有很多误记。又,《七老会诗》以年齿为序,这种编集排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