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课前导语盛唐时期,边境战争频繁,民族交往密切,一些文人把立功边塞作为个人进取的一个途径,这就造就了大批的边塞诗人和诗作。据统计,《全唐诗》收入的边塞诗有两千余首。 唐代边塞诗描绘塞外风光,叙写边塞生活,以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了瑰奇、壮丽和一往情深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奇观。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这,就是边塞诗!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和生存、发展、功业、荣耀在特定的时空交汇碰撞,迸射出耀眼的光芒……鉴赏边塞诗,就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把握诗歌反映的时代风貌。 塞上听吹笛 一、诗人名片 高適(704—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二、诗词故事 旗亭画壁 唐代开元时代,王昌龄、高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他们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吟诵赋诗、郊游论文。一次,三人在长安旗亭沽酌,观赏秋景,适逢一群歌女在唱歌。王昌龄提议看歌女们唱谁的诗最多,王之涣补充道:“如果她们唱得很多,唱谁的,谁就在墙壁上画一道。”第一个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另一个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听吹笛》,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闺怨》。最后一个出场的是这群歌女里最漂亮的一个,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歌声悦耳动人,仿佛把人带到了那诗的意境中。听完,三人相视,大笑起来。 三、文题背景 《塞上听吹笛》,“塞上”即边塞,“笛”即管乐器,边塞诗中的笛通常指羌笛,属于一种意象,表示边境战事和将士们生活的诗作。这一标题带有鲜明的边塞诗特征。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雪净/胡天/牧马,月明/羌笛/戍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塞上听吹笛》一诗,跳动着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虚实相间,刚柔相济,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通过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边塞生活的悲壮、苍凉,感受笛声飘扬的优雅情致。 二、悟读,诗情画境 马群欢快,冰雪刚刚融净,看哪,北方的长天,明月净澈,戍楼的战士,吹起了羌笛,音调清丽悠长婉转。那支《梅花落》,吹柔了将士们思乡的心,眼前的万里月光里,似乎万里梅花飘落,扬扬洒洒,洒洒扬扬,仿佛落满了宁静的大唐万里关山。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 闭着眼睛,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地涌出这样的画面:漫漫边关,残雪已收敛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绿草便从眼前一直漫上了辽远的天际;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开始缓缓地走了出来,顿时,山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袈裟,牧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马群在口哨的召唤下隐没在灰色的山野中。这时,月亮出来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泻而下,表达着一种靓丽,写意着一种圣洁。一切是如此的静谧、平和,而隐含在这个画面背后的却还有另一种意味: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楼里的羌笛声,悠悠地沉浮,弥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答案 “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有二:一是化声为形,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花香花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二是用通感的手法,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古诗文中的数目有“实数”与“虚数”之分,颜色有“实 色”与“虚色”之别,诗中写景有无“虚景”与“实景”之分呢?试就高適这首诗赏析之。 答案 诗中写景也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適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前两句写的是实景,第三句将“梅花落”拆用就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花片飘散,一夜之间花色花香洒满了关山。这是写声成象,战士们由听“梅花”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花开花落。 4.本诗三、四句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在内涵和表现手法上是否完全相同?请比较赏析。 答案 这两首诗都含有思乡的内容,但高诗中的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从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基调可以看出;在表现手法上,李诗运用艺术夸张,高诗除夸张外,还含有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458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