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用于合并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环县木钵初级中学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和支持下,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以顺利通过国家 “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学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将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成立“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
组 长:念学农(校长)
全面负责本校“两基”迎国检工作。
副组长:郭文和(副校长) 范俊肖(教务主任)
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的组织实施。
成 员:万 涛(政教主任)
韩 冲(教导副主任)
慕生东(政教副主任)
马 杰(普九专干)具体负责普九工作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
2、成立“两基”迎国检工作小组
组 长:郭文和(副校长)
全面负责“两基”迎国检档案资料的组织实施工作,进行重点工作和任务分解。
组 员:马 杰(普九专干)乔 枫、念姝攸
协助搞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负责数据录入和统计完成情况。
3、实行分工负责制,各负责人抓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对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不力,出现过失的,要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二、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摸清实底,严格按“两基”国检标准开展各项迎检工作。
(一)、学校基本概况
木钵初中地处木钵镇北街,于1992年从环县职中分出,设为独立初中。学校占地面积30306平方米,建筑面积6802平方米,生均校舍6.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3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39﹪。学校共设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19人。是目前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先进。新建成装机60多台的高档次多媒体电化教室一个,校园已接入国际互联网,实现了微机教学、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相结合的大跨越。学校图书室藏书28820册,生均25.7册。新建起了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学校秉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高。1999年获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后又连续5年获县级综合考核先进奖。近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多达百余次,学生多次参加县上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并在演出中获奖。
?(二)、“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
在两基领导小组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两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具体如下:
2008—2009学年:我校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5.07%,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8.99%,普及率为92.99%,升学率为85.26%。
2009—2010学年:我校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5.57%,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9.25%,普及率为9295%,升学率为85.54%。
2010—2011学年:我校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7.08%,在校学生巩固率为99.07%,普及率为97.40%,升学率为86.10%。
2011—2012学年:我校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7.76%。
2、师资队伍
(1)我校现有教师83名,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6人,市县级教学能手9人,师资力量雄厚。
3、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3030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7.1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0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119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6.1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分区明确。学校还配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农村远程教育主控室。
(2)实验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完备,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
(3)学校图书室图书管理规范,藏书28820册,生均图书25.7册。全天开放,学生学期平均借阅率为6册以上。老师学期平均借阅率为8册以上。
(4)我校已被列为寄宿制学校,建成学生宿舍5栋,能容纳住宿学生300多人,同时配有180平方米的食堂,可容纳100多名学生同时就餐,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吃住难的问题。
(5)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计算机教室一个,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及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学习和培训效率,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共享优质资源,为我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插上了翅膀。
4、教育经费
(1)学校做到了按政策收费,无乱收乱支现象。
(2)教职工工资实行了“按时发放、银行‘直达’”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能按照绩效准时发放。
(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几年来,教育经费能及时到位。
(4)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公示资助信息,组织待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泥基工程复合材料ECC的研究与应用论文.pdf VIP
- 血透室品管圈.pptx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第11课 车身电气设备维护与保养.doc VIP
- GB 20951-2020 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高清版).doc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优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课件.pptx
- 第八章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ppt VIP
- 千年古县申报材料-牟平.doc VIP
- 慢性咳嗽诊治指南ppt课件.pptx VIP
-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导手册-件杂货码头.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