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震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复习》.docx

第二章 1. 选择题 (1)地面与地下反射界面都是平面,界面以上介质为均匀介质,则地面上纵直测线观测的转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为: A.抛物线 B.高次曲线 C.双曲线 D.直线 (2)在连续介质中,反射界面深度为H,如果要观测到该界面的反射波,那么入射波的最大穿透深度应为: A.H B.= B.= C.H (3)当地面和地下反射介质为平面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处的视速度为: A.界面速度 B.波传播的真速度 C.无穷大 D.零 (4)相同激发点,同一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沿界面倾向方向观测)的极小点与反射波时距曲面极小点: A.在界面下倾方向重合 B.在激发点处重合 C.在界面上倾方向不重合 D.在界面上倾方向重合 (5)激发点位于断点在地面的投影点处时,所观测的相同深度界面上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 A.仅在激发点处相同 B.处处相同 C.没有一处相同 D.在远观测点处相同 (6)如果地震波以临界角入射到倾角为的折射界面时,在地面上观测到该界面的折射波,需满足: A.+ 90 B.+ 90 C.+ =90 D.任何情况 2.判断下列说法对否?并说明理由。 (1)上覆为非均匀介质,单一平面界面,纵直测线观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光滑的双曲线。 (2)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正常时差只随炮检距的变换而变化。 (3)只有测线方向与地层方向垂直时,射线平面与铅垂面重合。 (4)对折射波来说只要有高速层存在,就产生屏蔽现象。 (5)近炮点观测的水平层状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乎双曲线状。 3.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从波动方程过渡到几何地震学基本方程?几何地震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为何? (2)反射波时距曲线有哪些特点? (3)试说明速度随深度呈线性变化的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波前面的传播特点。 (4)具有相同时间的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与一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何异同之处? (5)试推导水平层状介质中以均方根速度传播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6)试推导连续介质中的回折波时距曲线方程。 (7)试推导弯曲测线观测的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第三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适应地震勘探的要求,地震勘探仪器应具有哪些特点? (2)试用框图概括说明地震记录仪器的主要结构。 (3)为什么检波器组合能压制干扰波? (4)试说明水平多次叠加特性曲线的特点。 (5)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6)野外数字地震仪的接收道数为120道,道间距为,偏移距道数μ=6,若采用单边放炮30次覆盖观测系统观测,试问? ① 沿观测线上各炮点间距离应该是多少? ② 满30次覆盖的第一个共反射点、第四个共反射点的抽道集分别由原来的哪些道组成? ③若偏移距道数μ=0时,上述各问的答案有否变化? 2.选择题 (1)检波器组合压制规则干扰波是利用有效波与干扰波的: A.频谱差异 B.统计特性 C.质点振动方向不同 D.视速度差异 (2)水平多次覆盖方法的统计效应较之组合法的统计效应: A.好 B.差 C.一样 D.不可比较 (3)地面是倾斜的,地下反射界面为水平的,对水平多次覆盖方法观测的原始数据抽道后可获得: A.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 B.倾斜情况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 C.水平共炮点时距曲线 D.倾斜共炮点时距曲线 (4)深层有一倾斜反射界面,其上部分有一个产生高视速度多次波的水平层,为了获取深部倾斜层的有效反射波,可采用: A.检波器均匀正向组合 B.检波器加权正向组合 C.检波器反向组合 D.检波器面积组合 (5)单边激发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获得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正常一次反射波同向轴时间递增方向与初至波同向轴递增方向相同,则说明提供的 A.叠加速度过小 B.叠加速度适合 C.叠加速度等于初至波速度 D.叠加速度过大 3.设计题 野外数字地震仪N=48道,覆盖次数n=12,偏移距道数μ=5,道间距为=50米,试绘制叠加剖面长为2350米的单边放炮的水平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4.论述题 试论述检波器的叠加法和组合法的异同。 第四章 1.已知各道炮检距(i=1,2,…,N),动校正处理起始时间和速度函数。根据动校正量板的形式,试述制作动校正量的过程。 2.利用正常时差公式和相对拉伸的定义,证明浅层的动校正畸变较深层大。 3.什么是地表一致性条件,在什么情况下此条件不成立? 4.已知滤波因子Z变换为: ① ② ③ ④ ⑤ 说明哪些滤波器是稳定的,哪些不稳定;哪些是物理可实现的,哪些物理不可实现;哪些是最小相位的,哪些为最大、混合相位。 5.证明=1的预测反滤波等于子波未知时的最小平方反滤波。(提示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