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干旱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据统计,从1950年至今,全国平均每年
受旱面积达3.26亿亩,成灾】.34亿亩,直接减收粮食200亿厅以上,约占各种自然灾
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玉米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为2000多万公顷,占作物总面积的1/3,
其中2D是早作,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5%,仅次于病虫害的危害。而玉米一生
需水量大,对水分胁迫又非常敏感。因此,研究玉米耐旱性的遗传特性,对了解玉米耐
旱机理,寻找耐旱基因,进而改良玉米自身的耐旱性,以及耐旱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
本试验采用控制灌水措旖,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于旱条件下,鉴定了生
产上常用的以及新近选育的57个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筛选强耐系和不耐系,以及与
籽粒产量耐旱系数相关显著的耐早性状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耐旱性的基因效应和遗传
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强耐早自交系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
析鉴定。为了对优良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改良,也为了获得研究耐早性遗传的突变材料,
我们结合物理化学诱变,对优良自交系愈伤组织进行了诱交筛选。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塑料大棚,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强度下(土壤绝对含水量为
10%一12%),以籽粒产量耐旱系数为指标,鉴定了57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耐旱
关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橱、进行了调查和测定,根掘其与JT常灌水对照的差异计算耐
旱系数,并与籽粒产量耐旱系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可用出苗率
与生物学产量耐早系数的乘积作为自交系耐旱性鉴定指标,成株期可用株高、雌雄花期
问隔、出叶速度、根重等的耐旱系数预测自交系的耐早性。对苗期与成株期耐旱性的相
关分析表明,苗期出苗率与生物学产量耐旱系数的乘积与成株期单株籽粒产量耐旱系数
的简单相关系数r=0.840。,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隋期耐‘尹性的强弱与成株期的耐早性有
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苗期耐早性鉴定来预测成株期的耐旱性。
2.在时早性鉴定结果的基础E,选择耐旱性差异较大的亲本配成两对组合
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干旱处理同前。分别调查与耐旱性相关显著的耐旱指标株高、
ASI、出叶速度、根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并分析和估计了这5个指标的基因效应、配合
力和遗传力大小。结果表明:耐旱性的基因效应在不同指标和不同组合间变化较大。对
于出叶速度,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表现相当,另外4个指标昆性效应明显大于加性效应。
就株高、ASI、单株籽粒产量而言,其特殊配合力方差是一般配合力方差的两倍;而出
叶速度、根重两个指标,特殊配合力方差与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当。这5个指标的狭义遗
传力均较低,分别从12.85%到29.56%,其中单株籽粒产量和ASI的狭义遗传力相对较
大,分别为29.56%和23.39%。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耐旱性遗传的复杂性。因此,在玉
米耐旱育种中,除考虑基因互作,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外,还要注意亲本选配。
个在干旱条件下特异表达片段,其中MDl和MD2在干旱条件下减量表达,MD3为干旱诱
导表达片段。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表明,MDl与玉米叶绿体基因组中编码参与RNA
栗属SporobolUS
的相似性,Northern杂交阳性。根据各自序列相似同源基因的功能推测,MDI、
关。
水为对照。双向电泳分离、分析干旱胁迫下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再用MALDI—TOF—MS
果表明,从这两个自交系500多个蛋白点中发现有58个蛋白的表达在干旱胁迫下发生
胁迫24
(SAbIS)。因为这3个酶的功能都直接关系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所以认为细胞木质化是
玉米对于旱的一种主动反应,是玉米适应缺水胁迫的机制之一。
5.用”CoY射线和叠氮化钠(NaN,)处理玉米“三高”自交系18—599的愈伤组织,
Gy
1.O%NaCI筛选时旱突变体。大棚内对弭生植株株系进行耐早性鉴定。结果表明,20
的辐则和1n吼ol/LNaN。,足较为适合玉米愈伤组织诱变的处理剂量。22个再生植株椿
系中,有5个诱变株系的耐早性显著高于末诱变对照。以株高、雌雄花期|.日J隔和卡子粒产
同田配对耐旱性比较鉴定,结果诱变株系18—599M的耐缺水能力显著优于对照。对
18—599M的综合农艺性状观察结果表明,该诱变株系与未诱变对照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玉米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和指标、耐旱性的基因效应和遗传模型
文档评论(0)